2020年后,脱贫攻坚取得决战胜利,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扶贫重心从主要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从主要解决物质贫困向解决多维贫困转变,从主要实施需求侧扶贫向深化供给侧扶贫转变,扶贫事业进入崭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以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充分激活乡村劳动力、土地、组织等要素动能,激发防贫脱贫内生动力,方能做实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系统扶志扶智工程增强发展动能防范返贫入贫。要转变扶贫策略,从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外力帮扶转向由内及外的双向激发,统筹实施系统扶志扶智工程,全面提高乡村劳动力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源头巩固脱贫成效,防范相对贫困。一要聚焦提信心讲好故事弘扬正能量。要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客观全面总结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效,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筑牢农民群众社会主义特色扶贫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要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深入系统总结提炼五年脱贫攻坚战积淀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推动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价值取向以及“有劳有得、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政策导向,增强贫困户思想内生动力。二要聚焦强技艺练好内功增强原动力。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抓重点补短板,分类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大培训、继续教育大提升、职业技能达标定级行动,深入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工艺技艺振兴工程,稳步扩大乡村工匠、乡土能人、新型职业农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大力推进现代金融、通信、科技、信息下乡进村入户,推动小农户与现代产业有机衔接,增强群众行为内生动力。三要聚焦可持续源头防范斩断贫困根。要切实转变农村婚育观念,扎实推进婚前孕前检查、产前筛查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出生缺陷儿救治“一站式”综合服务全覆盖,源头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要持续深化教育帮扶力度,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均等化基本教育服务体系,以乡村教育振兴提高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质量,源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实施整村产业帮扶工程繁荣乡村经济反哺农民群众。要创新扶贫思路,从主要实施分散到户到人产业帮扶转向整村产业帮扶,把农村零散的人财物集约起来,把各方帮扶资源资金统筹起来,风险共担、合作共赢,加速深化“三变”改革,叠加释放“三资”红利,做大做强集体“蛋糕”,反哺提升小农户发展竞争力和持续生产力。一要以消费扶贫为导向培优“一村一品”产业。要建立健全区域、城乡、农企对口消费扶贫“一网式”“一站式”“一条龙”产销平台机制,对标消费市场需求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村制宜选准培优“一村一品”产业,大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大力提升贫困户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优质、安全、绿色的特色农产品“进城入户”,吸引城市人群“上山下乡、回归自然”。二要以“三变”改革为引领做大集体经济蛋糕。要以清产核资确权颁证为基础,以集体经济联社为媒介,以生态富民项目为引领,以“产品+市场+管理+产业”为主线,全面铺开“三变”改革,统筹用好各类支农惠农扶农政策资金,充分激活农村集体土地、林地、水域以及闲置房屋、设备等“沉睡”资产,放大资金、技术、技艺、劳动力、无形资产等要素红利,畅通股权股金股民准入、流转及退出渠道,健全“三变”改革监管、保值增效及风险防范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三要以产业扶贫为牵引繁荣壮大乡村产业。要坚持稳定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政策,以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引领,以农业产业现代化为重点,以人才、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重功能和价值,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民在“三产”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三、实施基层基础振兴工程推动多元共治引领长效扶贫。要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组织振兴,补齐“三农”发展短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夯实长效防贫脱贫基础。一要补齐短板增强发展力。加大财政支农和基础设施扶贫力度,加快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广播电视、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坚持民心所向、扶贫担当,真金白银落实“四个优先”要求,全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全民覆盖,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各有所乐。二要建强组织增强引领力。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用扶贫实效检验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在扶贫一线发展培养锻炼选拔干部,在社会扶贫领域吸收壮大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持续深化“头雁”工程、村“两委”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以及党员先锋工程,健全基层经费长效保障机制,畅通党员干部吸收、流转及清退渠道,重构良性政治生态,夯实引领发展、防贫脱贫的组织保障。三要多元共治增强自治力。坚持党政统领、多元共治原则优化扶贫治理结构,避免填鸭式、运动式扶贫,健全社会扶贫协作平台,形成多元帮扶投入机制,构建市场化扶贫运营体系,把政府该管的管好,把市场能办的放给市场,把社会可以做好的交给社会,逐渐过渡形成以行政手段牵引、社会力量参与、市场主体运营、多元投入共治的新时期扶贫工作格局,让贫困人口、扶贫资源通过社会力量及市场机制实现与现代市场要素高效对接,让全社会扶贫活力竞相迸发。
作者单位:梅州市梅县区石扇党委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广东扶贫 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