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源经济学”的提出
“汉源经济学”属于区域经济学领域,是专门研究汉源县经济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人类的进化史告诉我们,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在进行着不停地探求和研究,这些不同门类、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研究推动着人类社会不停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为此,要求我们去研究这些规律,去探求真理,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汉源经济学”?这和“学科”的内涵紧密相连。“学科”一词译自英文的discipline,表示学科是一种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而要成为“独立的知识体系”,必须要有特殊性和独立性。而我们汉源县是一个特殊的地理空间、地理单元,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三块地形地貌的交界处,大渡河是藏汉民族交融之河,流沙河是唐僧西天取经路过的地方,至今还有晒经乡、晒经石、唐家镇、佛静山等地名,富林镇是汉文化发源地,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直至近代文物都数不胜数。可见汉源县“很有研究头”,属于特殊单元,有独立的内涵和外延,完全可以构建“汉源经济学”。
二、构建“汉源经济学”的依据
要建立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的学科,必须是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或者研究手段具有特殊性。我们研究发现,汉源县有十大特殊性,具有建立“汉源经济学”的基础。
一是历史沿革特殊。汉源县古名笮都,属蜀国。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设蜀郡,属蜀郡管辖。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西南夷,以笮都为旄牛县置沈犁郡,郡治旄牛,后并入蜀郡。隋仁寿四年(604年),以汉源之名于今九襄镇置“汉源县”。藏汉彝在此县多次交融和转换。
二是文化传承特殊。旧石器时代的富林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狮子山型文化遗址、富林背后山型文化遗址、大树背后山型文化遗址;秦汉时代的大田二半山冶炼遗址;古文化遗址有黎州古城遗址、王建城遗址、清溪古道遗址、大树古堡遗址、清溪关遗址、孟获城遗址、三交城古遗址。这些遗址保存至今的古墓葬、碑刻和馆藏文物,映射出汉源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辉煌文明,魅力迷人,底蕴丰厚。
三是地理位置特殊。汉源县位于大渡河中游(有大渡河国家地质公园),雅安市西南部,东邻乐山市金口河区和眉山市洪雅县,南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县,西靠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和雅安市石棉县,北接雅安市荥经县。多个行政板块连接。
四是气候特殊。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从河谷到低山、低山到中山,有亚热带、温带、亚寒带之分,高地寒冷,河谷炎热,雨量偏少且不均,气候垂直变化大。阳光充足。
五是交通特殊。历为通往雅、康、宁交通咽喉,成昆铁路、京昆高速、国道108线、省道306线横穿境内,是川西交通次枢纽。县城驻富林镇,距省会成都市210千米,距雅安市81千米。汉源到省会成都交通条件已彻底改变,成都石羊场长途汽车站有发往汉源新县城和汉源九乡镇长途汽车,车程3个小时左右;从成都火车北站或南站上车,可乘到昆明、攀枝花、西昌等地的列车直达汉源站,票价40元左右,约5小时即可到汉源。
六是地形地貌特殊。汉源县地处横断山脉北段东缘、四川盆地与西藏高原之间的攀西河谷地带,地貌以山地为主,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悬殊大,海拔最高点4021米,位于马鞍山,最低点550米,位于永利乡境内白熊沟与大渡河汇合处,最大相对高差3471米。东北缘为邛崃山余脉南支大相岭,西北缘为邛崃山余脉飞越岭,南面为大凉山群峰。大渡河横穿东西,流沙河纵贯南北,形成了四周高山环绕,中部河谷低平的地势。
七是水文特殊。河流属岷江流域的大渡河水系,大渡河自西向东横穿县境南部,因县境地势南、北高,两岸河谷向大渡河对称倾斜,大渡河在县内的大小支流,都沿相反的方向注入干流。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4条,河沟94条,冲沟1753条。天然湖较著名的有旧八景之一“龙池夜月”和“七星抱月”、长海子、三合塘。泉眼较多,大都为下降泉,如小沽水、冒水洞。汉源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在598万千瓦以上,县境内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装机360万千瓦的瀑布沟水电站。
八是矿产资源特殊。汉源县境内现有矿产资源33种,其中金属矿13种,非金属矿20种,已勘明的铅锌矿储存量552万吨;石膏矿储存量1200万吨;钾磷矿储存量10亿吨以上;菱镁矿储藏量2亿吨以上,储量居西南地区之最,被誉为“中国西部的镁都磷都”。
九是生物资源特殊。境内还有银杏、楠木、香樟、云杉等珍贵树种和小熊猫,扭角羚等珍稀动物,丰富多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土豆、花生等农作物;“汉源贡椒”、“汉源金花梨”、“汉源黄果柑”、“汉源樱桃”、“汉源芸豆”等农产品驰名中外;四季鲜果不断,梨、苹、桃、李、樱桃、桔、橙、桂圆、葡萄等琳琅满目,色彩斑斓;蕃茄、洋葱、蒜苔、大蒜、豌豆等蔬菜常年出新,应有尽有,畅销全国。
十是经济社会发展特殊。经济总量较小但持续增长。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7亿元、增长7.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54亿元、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9.3%。乡村振兴成效凸显。成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荣获2018年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和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称号,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三、“汉源经济学”的基本架构
汉源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16′—103°00′,北纬29°05′—29°43′之间。全县幅员面积2388平方千米,辖30个乡镇(5个少数民族乡),总人口32.9万,其中城镇人口3.3万,农村人口29.6万。汉源具有十大特殊性,突出特点是小而精、小而美,资源丰富,区位特殊,干部群众勤奋。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布局产业和城乡发展,各方面协调有度。“汉源经济学”的基本架构概括为“五大假设”、“十二大原理”、“五大方法”。
(一)奠定“汉源经济学”的 “五大假设”
首先是经济人假设,指人是理性自私的,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但不能伤害他人;再是资源稀缺假设,指自然和社会资源不能无限地供给,有总量的限制;第三是保护私产假设,指个人财富必须受到法律保护,不然就没有积极性,这是基于效率的考虑;第四是信息完全假设,就是在数字时代,各种信息是畅通明了的,都清楚;最后是市场出清假设,指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flexible),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在出清的市场上,没有定量配给、资源闲置,也没有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只要价格真的能自由而迅速升降,资源就不会闲置和浪费,就业也充分。
(二)支撑“汉源经济学”的十二大原理
一是地理过渡原理。地理学家认为,在地理“过渡地带”,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更加容易产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从而构成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汉源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三块地形地貌的结合过渡地带。青藏高原是人类共同的舞台,世界淡水塔,是人类最早活动之地。喜马拉雅山的珠峰海拔8844米,世界最高,誉为地球第三极,对周边环境有重大影响,因此中国与印度人口最多,四川盆地受到珠峰映射很大,空中暖湿气流来自印度洋,所以处于“过渡地带”的汉源气候多样性十分显著。
二是民族交融原理。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一个阶段,它是过程而非结果。民族交融并不是消灭民族,而是基于特定时代和历史条件背景下对民族关系发展的提升。民族交融的基础是共识的产生和延续,只有将共识作为某种不断扩大的精神理念,才能促进民族交融的发展。民族交融的路径实现形式主要有联系多元化,婚配多元化,价值追求多元化和居住地多元化等内容。汉源总人口33万,居住着汉、彝、藏、回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0%,是典型的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呈现出民族多元化特质,被誉为“民族走廊”。
三是河湖滋润原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此句来源于我国三千多年前的《易经》,意思是,天地创生时五行中第一个诞生的是“水”,后世有“天一生水,水生万物”之说。河流,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发源于大河流域。古巴比伦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古中国发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河湖共滋润,丝绸甲天下。”河流是城市的生命线。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选择有充足水源保障的大江大河流域生产、生活,并逐步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再发展成为由小到大的聚落,最终形成最初的城市。古今中外的城市通常因河而起,呈现城河相依的格局,在古代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历代古都名城,如西安、洛阳、杭州、南京还有成都等,多依河而建,临水建城是古代城市选址的重要原则之一。地理坐标看,汉源县处于北纬30°和103°的黄金线上,降水充沛。“汉源”二字就得名于流沙河,就是西游记里面沙和尚住的那条河,流沙河古代称为汉水,汉源县就是“汉水之源头”的意思。流沙河纵贯南北,大渡河横穿东西;汉源湖长72公里,最宽直线达7公里,水深最深达186米,“高峡出平湖,碧水照苍山”,形成84平方公里水面的西南最大人工湖,丰富的河网体系孕育着经济发展的潜能。
四是阳光充足原理。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生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并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变形成的一次能源。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而汉源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阳光充沛,光热充足,年均日照时数1450小时,年均气温22℃,有“攀西阳光第一城”的声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理想的疗养胜地,被网民称为“总被阳光眷顾的小城”,可是驴友们青睐的网红地哦!
五是文化涵养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所赖以建立的基础之一,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文化涵养的力量。汉源文化底蕴深厚,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制史,汉文化与藏文化、中原文化与南昭文化在这里融汇;旧石器时代的“富林文化”和新石器时代的“狮子山文化”享誉中外,“麦坪遗址”“桃坪遗址”相继成为近年来考古重大发现;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万里长征,曾在这里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清溪文庙”、“九襄石牌坊”古朴深邃;“汉源春色”、“大渡晴波”、 “鸡冠朝阳”绚丽多姿,景色迷人,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是《西游记》素材原型和“汉文化发祥地”的研究确认,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六是道路必经原理。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社会管理资本,是全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赖以存在和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这些基础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道路是否便捷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源地处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古牦牛道”记叙着“南方丝绸之路”的悠悠岁月,汉源自古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之称。
七是资源互补原理。资源互补原理是指多个资源互补产生的合力比之单资源的作用力简单相加而形成的合力要大得多。这一原理和物理学中“合力”原理相一致,各个分力的值越大、作用方向一致、作用点相同,则合力值就大;反之,就小。汉源县各种丰富资源富集、交汇、耦合,形成的合力正日益彰显。
八是生物独特原理。物产具有独特性才更具着竞争优势和吸引力。汉源物产丰腴而独特,生态水果四季不断,有机蔬菜和花椒、核桃等干果畅销全国,素有“花海果乡·阳光汉源”“中国花椒之乡”“中国甜樱桃之乡”的美誉。“汉源花椒”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18年度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品牌价值超过7亿元。汉牌樱桃酒、干白樱桃酒和樱桃白兰地,是四川省名优酒品参加酒类产品评比,连年获奖,深受旅游者和广大消费者喜爱。汉源金花梨又名林檎,属自然实生后代,成为全省大力发展的优质品种。汉源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到寒带草甸灌丛均有分布,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一、二、三级保护野生动物在这儿繁衍生息。
九是利润最大化原理。在早期西方资本主义,纯经济学的角度,企业的行为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近期的经济学也加入伦理学的角度--经济人的本性。同时,在法律范围内也符合党政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去年也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最大限度地促进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环境显著优化,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民营经济的利润最大化。
十是供求决定原理。供求理论或者说是供给与需求的理论,是指当供给大于需求,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会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则价格会上升。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物以稀为贵”,自古亦然,晋·葛洪《抱朴子·明本》:“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如花椒、水果,物质价格是少贵、多降,表现出需求曲线、价值规律。
十一是等价交换原理。等价交换原理的原因是社会分工与个人产权的保护,条件是等价且交换双方都要感到合算。这一原理要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软环境,就是要实现买卖双方都觉得合算、值得交易,不吃亏;否则,倘若有一方觉得吃亏,交易就会达不成。
十二是迭代反馈原理。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根据这一原理,要求汉源要善于总结提升,提质增效,不断反复、重复,良性循环,放大结果,做强做大。
(三)运用“汉源经济学”的“五大方法”
第一是就是成本收益法,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它是一种是预先作出的计划方案,包括静态、动态的方法;
第二是均衡分析法,指在假定各经济变量及其关系已知的情况下,考察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状况的分析方法,包括静态、动态的方法;
第三是帕累托Vilfredo.Pareto)标准法,根据这一标准,不损害任何人而能使大多数人(在他们看来)变得更好的改变才是一种改进,就是任何一个改变都不会使一人变好或变坏,是一种“刚好”的状态;
第四是实地观察法,就是深入在基层长期蹲点观察;第五是非线性相关性分析法,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复杂系统学方法。
四、预期“汉源经济学”将产生的“五大效应”
首先是马太效应,汉源有名气了,发展越来越好;
再是杠杆效应,汉源政府资本撬动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是倍增效应,“小花椒、大产业”,花椒带动其他产业、汉文化牵动全局;
四是溢出效应,“汉源行动”在社会产生示范作用,对其他方面有正面激励;
五是追随效应,汉源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后,社会对汉源的追随度、忠诚度大大提升。
五、“汉源经济学”研究的“五大结论”
1.“汉源现象”:汉源是典型的山区地理单元,有十大特殊性,应该建立独立学科;
2.“汉源产业”:汉源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康养产业、旅游产业、数字经济等,打造世界花椒第一县、攀西阳光第一城、川南水韵第一湖、中国汉文化研究第一基地。
3.“汉源乡村”:汉源乡村各具特色,状态丰富,应该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特色县,立足“五大振兴”(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等进行支持。
4.“汉源潜力”:汉源有阳光、水韵、花海、特产、、大渡河、《西游记》素材原型等,潜力无限,是投资的热土;
5.“汉源经验”:汉源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四川经济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