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报德村出生长大,从离开家乡到外面读书、工作至今已经20多年,这20多年里也反复在家乡和所工作居住的城市间来回。由于我做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原因,我一直在关注家乡的发展,2017年我下决心在老家建立了雷山报德苗学书院。书院运行后,村里有了读书学习、传习苗族文化的场所,也架起了报德与外界交流互动的桥梁和平台,许多专家学者、画家、艺术家、爱心人士来报德采风创作并帮助报德挖掘、发展苗族文化。通过策划组织相关文化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书院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虽然我个人力量很小,但我的行动感染了许多朋友,他们来给我和家乡报德以支持,我的家乡发展的劲头更大了。
今天的座谈会话题,是我和天下贵州人组委会刘学文秘书长一起探讨商定的,会议得到了贵州省苗学会、北京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化发展中心、雷山县苗学会等单位的支持。当下的乡村振兴已是国家战略,乡村振兴不仅是乡亲们自己的事,更是事关国家的大事。出席此次座谈会有专家学者、商会负责人、企业家、艺术家、村干部、乡村精英等,较有代表性,大家齐聚中国传统村落——报德苗寨,具体而深入探讨新乡贤助力苗乡振兴的话题,我听了之后深受启发和鼓舞。我认为,不管是从海外回来的商会的贵州家乡人、企业家,还是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和付出行动的专家学者、爱心人士,还是本土的乡村精英,大家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乡贤。
通过今天的座谈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报德苗乡的振兴,大家的这份用心已让报德苗乡人民倍感温暖。我想,结合报德苗乡的实际,准备成立的雷山报德乡贤理事会和报德苗族文化保护发展基金,将是我们共同的平台和行动抓手。在这里,我还是讲我常讲的一句话:我从苗乡来,常回苗乡去。我将与各位新乡贤一道,继续投入到助力报德苗乡振兴的工作中。我相信,在各位爱心人士、新乡贤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报德苗乡的振兴指日可待。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雷山县报德苗学书院院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贵州民族报》2019年3月20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