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的审议。在与甘肃代表团座谈期间,他强调,“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针见血的切中了要害,点出了当前脱贫攻坚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脱离实际的“算账式”脱贫在各地不同形式的都存在,究其原因是工作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在作崇。
“算账式”脱贫做法,脱不了真贫真困。扶贫要算账,算账谈脱贫,本无可厚非,脱贫有量化的要求,就势必得有量化的过程,不算账,获得不了量化的结果,自然不知道帮扶的效果。但是如果不去撸起袖子,沉下身子,落实措施,实实际际的帮助贫困户真正树立起一条脱贫的路子,而仅仅依靠写在纸上的数字把贫困户“算”脱贫,这就有点严重跑偏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扶贫方略。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和广大帮扶干部把扶贫方向把准,扶贫措施夯实,要多在贫困户的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帮助他们建立起发家致富的渠道,引导他们树立起过上美好日子的信心和决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不是无限制的贴身帮扶,靠“算账”,可能一两年间在账面的反映上是脱贫了,但是,没有帮助广大贫困户建立起稳定的增收渠道、长效的产业措施和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一旦停止了“输血”,“贫血”又必然会如期而至,这样的“算账式”扶贫只是表面的和谐,短暂的胜利,不是“真扶贫”,贫困户自然也脱不了真贫。
“算账式”脱贫考核,助长了虚浮作风。考核部门若把脱贫考核的重点放在“查账”上,一旦陷入重检查,轻帮扶,重材料,轻措施的怪圈,就会导致基层政府和帮扶干部跑偏。促使他们把心思都用在帮助贫困户“算账”上,甚至是“造账”上。个别干部难免会认为只要在账面上做平衡了,作出文章了,做出收入了,做出成绩了,就是工作业绩,就是脱贫成效。从而导致帮扶干部轻视了从根子上找准致贫原因,为贫困户“谋路子”、“想法子”、“出点子”的“真扶贫”,而转向打造“面子工程”、优化表象材料的“假扶贫”。工作重心由“务实”转为“务虚”。于是,为了“算好账”,便绞尽脑汁,办法层出不穷,不考虑实际情况,随意的夸大种养殖产业的规模,提高外出打工的收入,甚至给被帮扶的贫困户一点小恩小惠,串通起来算“设计账”应付上级检查。这样的虚浮作风显然背离了中央的扶贫精神,扶贫帮扶工作的意义锐减,带来的害处更不浅,既助长了虚浮作风的蔓延,也冲散了脱贫攻坚战得来不易的成果,不但误国,而且误民。
作者系陕西定边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