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作出安排。
随后,全国各地抓好贯彻落实,下派各级机关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我于2015年6月主动请缨到荔波县小七孔镇联山湾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干就差不多三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把联山湾从一个杂乱破旧的乡村发展成为吸引众多游客的乡村旅游村。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全国农村再次沸腾,我对乡村工作更加充满信心。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3月从小七孔镇联山湾村转战佳荣镇威岩村,担任威岩村脱贫攻坚队队长;8个月后调整到茂兰镇立化村继续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一年内跨3个村。
我的工作变动,成为一些人议论的话题。有人说我可能得罪领导了,从这个村又被贬到那个村;有人说我有工作能力经验丰富,哪个村有需要就派到哪个村去;也有人说我这辈子就这么耗死在乡村了。人们议论纷纷,其实就想知道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是怎么开展乡村工作的,为什么所到的村都有不少村民喜欢,离开的时候也很留恋,甚至没有到过的村也想把我“挖”过去。其实,我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干部,我永远是农民的儿子,乡村永远是我的家。我现在把自己的一些工作情况和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一、带感情进乡村
无论在联山湾村,还是在威岩村和立化村,走到哪里,我都是带着感情走进去的,我的感情真挚细腻,自然流露,很快就融进群众当中。我始终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永远把乡村当成自己的家,走进乡村,我感到很自然、很亲切、很温馨。我会自觉不自觉的走进各个村民小组,走进各家各户,与村民聊聊天、说说话,听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掌握他们的动态,收集基本信息,从中寻找开展乡村工作的突破口。
在小七孔镇联山湾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我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村里的工作,关心群众冷暖,操心农村发展,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之外,我喜欢找事做,包括主动为村民额外争取到救济物资,解决许多困难群众燃眉之急,主动邀请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向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开展捐助活动;规划修建通组公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推动联山湾小学规划建设,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开展以联山湾六月六布依歌节为代表的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接旅行社和导游,推出联山湾乡村体验旅游产品;加大对外宣传,让联山湾成为关注焦点,赢得发展机会。
因为对联山湾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之余还联合创作了当地村民喜欢并广为传唱的乡村民谣《联山湾》,把当地的布依民族风情淋漓尽致展现出来,增强联山湾的吸引力,提高了联山湾的知名度,每年有不少游客慕名来到联山湾体验布依民族风情,形成了《贵州日报》“一首民谣写活一个乡村”和《中国旅游报》“旅游奇迹在布依山寨诞生”的社会效应。因此,有不少人甚至把联山湾和我划上了等号,或者说打上了“标签”。
二、挖掘乡村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文化在每个村既有相似,又有所不同,既看不见,又有所感觉。乡村文化不是固定资产,也不是某个建筑物,有时候直是难分难辨,甚至没法感觉到文化的存在。只有走进乡村,走进生活,才能感受到乡村文化和乡土气息。
在联山湾村,我经常和布依族老人交流,从他们那里收集了解当地一些民间故事和文化记忆,引导布依先生莫炳刚开设傩戏(做桥)传习课堂,鼓励村民参与学习;鼓励有民族文化爱好的村民和小学教师收集编写当地民族工艺、美食、文体活动等资料;组织联山湾文艺队,开展各种文化表演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邀请作家记者到联山湾采风,创作联山湾题材的文艺作品;把乡村民谣《联山湾》定位为乡村文化符号,人们就会记得“山弯弯,水湾湾,我的家乡在联山”,脑海里可能会隐约出现或者幻想联山湾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有一种“身未动,心已往”的冲动,从而会不自觉想走进联山湾。
来到威岩村后,我在走访群众中发现被称为布依歌王、在本村威望很高的老支书欧学云先生,就从他身上入手,召集本村热爱布依歌的村民共同讨论如何弘扬威岩布依歌文化,引起大家的共鸣,最后由威岩村支两委牵头,成立举办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次思想扶贫和六月六布依歌节活动,提高了威岩村的知名度,增强了威岩人的自信心,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凝聚了群众基础力量。
三、解放村民思想
建设乡村,振兴乡村,必须解放思想,特别是解放广大村民的思想。针对大部分农民发展观念不强、教育水平不高、对新事物接纳能力较弱,我都会在农民教育上下一些功夫,帮助村民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一是建立学习平台。依托教程教育、广播系统、村图书室、乡村舞台、布依歌堂等阵地,为农民搭建学习平台,通过邀请老师授课和提供图书自学等方式,方便农民学习。二是组织农民培训班,积极联系对接扶贫、就业、教育等部门和培训机构,把部分有学习愿意的村民送去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劳动技能。三是选好学习内容。针对农民感兴趣的东西准备学习内容,既可以提供和农业生产相关的专业性课程,也可以提供如乡村旅游、厨师厨艺、接待礼仪、民族工艺品、民族文化包装、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开展乡村讲堂活动,邀请致富能人、乡村好人等现身说法,充分发挥好典型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时,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文艺汇演等活动,寓教于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他们建设自己美好乡村家园的动力和信心。通过入户走访交流,引导群众和宣传发动,立化村岜昔一、二组,岜巩组、韦老组、岜欧组大部分村民提高了思想认识,转变了思想观念,决定调整2019年春节传统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观念,改为安装自家房子的灯带,既能营造整个寨子喜庆的节日氛围,又能当路灯使用,还减少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垃圾和空气、噪音污染等问题,环保又清洁。
四、努力经营乡村
推进乡村振兴,既需要建设乡村,更需要经营乡村。经营乡村需要有规划、建设、包装、宣传等方面资源力量的整合,还要注入文化元素,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引导村民参与。我在联山湾村工作期间,开始的时候邀请桂林旅游策划师来帮助指导联山湾规划发展方向,后来项目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重新完善提升规划,并投入3亿多的资金对整个联山湾进行改造和包装建设。项目建成后,我按照“旅游开发、文化先行、宣传出击”的理念,以当地布依族文化风情为卖点,引导村民们积极参与联山湾乡村旅游活动,挖掘整理出古老的布依族傩戏珍奇种类——“许愿桥”以及布依民族舞蹈“吊丧舞”等文化项目,并改编成为游客可以参与互动的民族文化体验活动项目。还设计乡村体验旅游线路,推出布依民居生活体验馆、扎染手工艺、布依傩戏传习、磨豆腐、打糍粑、包粽子、小菜园认购等民俗体验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喜欢。另外,主动邀请全国各地作家、诗人、作曲家、画家、摄影家到联山湾采风,抒写联山湾、描绘联山湾、歌唱联山湾,丰富了联山湾的文化内涵。同时,依托当地民间节庆传统文化,连续举办了多届联山湾“六月六”布依歌节,坚持以民族文化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并把联山湾“六月六”布依歌节打造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民族节庆活动品牌。仅2016年联山湾“六月六”布依歌节活动当天游人达到3万,经营性总收入达65万元,单户最高收入达5800元。村民们从民族文化节庆活动中得到了实惠。
作者单位:荔波县委宣传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