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邓清清: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

[ 作者:邓清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12 录入:吴玲香 ]

40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冲破思想桎梏,唤醒沉睡的大地……正是从那一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启了改革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开启了伟大的实践征程。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体悟小岗精神,从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中汲取力量,最好的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坚决破除制约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在,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数量庞大,但由于产权归属不清、集体经济组织缺位、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因素,很多还处于“沉睡”、闲置状态。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要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新格局。要重点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持续受益。要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保障农户收益权,放活资产资源使用权。

加快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新时代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关键要在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探索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对平原、河谷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对丘陵、山区,要在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家庭经营的科技、金融等服务支持,推动实现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家庭经营水平。同时,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推动有条件的乡镇、行政村撤并整合,探索释放生产力、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产业布局。

深化要素保障机制改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用好用活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财政投入,落实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领域,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土地增值受益更多勇于“三农”。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探索建立乡村振兴贷款风险金制度,建立对金融机构涉农服务和贷款的考核、奖惩机制,继续抓好农村资金互助社、村级扶贫互助社改革试点,完善特色农业保险的佩服机制,探索创新金融下乡的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

穷思变,变则通。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必须进行到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惟有改革,才能破解难题。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中区农业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