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魏延安:城乡的错位

[ 作者:魏延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12 录入:吴玲香 ]

——在少华山下说乡村旅游之二

国庆节第二天去了一趟少华山,除引发关于乡村旅游同质化的思考外,也触动了对美丽乡村城乡认识错位问题的反思。

因为山下路边餐饮摊点的同质化太严重,我们最终还是从手机上选了一家评价较好的关中风味餐厅。很有意思,当我们从菜单里努力地寻找像凉拌豆腐丝之类的当地特色美食时,同时进来的当地人却在点着他们平常自己很少吃的鱼香肉丝、水煮肉片等外地菜,而菜单上还赫然列着新疆大盘鸡、伴面等异地美食。这就是一种城乡错位,当城里人到乡村寻求返璞归真感觉的时候,农村人却一直追随着城市的生活模样。

这种城乡错位进一步表现在乡村旅游的各个方面。当农民开始把自己的土房子改为小洋楼的时候,城里人却在乡村寻找过去村落的感觉。在城市人看来,传统村落的感觉才是乡愁;而在农村人看来,农民也想像城里人一样过上现代化生活。于是,乡村旅游特别是全域旅游开发时就面临一个矛盾,城市人规划的样子农民不接受,而农民想要的样子规划不批准。一些全域旅游的规划甚至将农民的小洋楼作为全域旅游图中“bug”对待,一心想拆除或改造。对于此情此景,有专家评论说,这是让农村人在为城里人解渴。一些极端的乡村旅游甚至要让农村保持原生态,除过土房子、老家具,就差让农民自己挑水、点油灯熬夜了。对此,又有一个辛辣的评论者发言,说此举就像是让农村给城里人作另一种“生态动物园”,满足了城市人的乡愁,却要农村人在生活不便中受罪。显然,改变这种错位,还是寻找城乡的最大公约数。

这种错位还表现在乡村旅游的餐饮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的餐桌水平也在提升,锅碗瓢盆都置办成新的,一些城市人却说没有了感觉;炒菜做饭也越来越用上了现代化的炊具,放上了好的调料,又有一些城市人说失去了本来的味道。城市人希望继续保持土菜土味道,农村人却想跟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做些改进。所以,一些了解城市人想法的乡村餐饮,烧传统样子的瓷碗,做过去味道的饭菜,以赢得城市人的好评。

错位还延伸到乡村旅游的项目开发上。一些农村出身的老板与成功人士重返故乡,花巨资打造了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结果城市人与农村人均不待见,因为作为改造乡村的产物,这些景点普遍像把苏州园林搬到了农村,有园却无田,田园风光无从谈起。其结果就是,园区游人寥寥,投资者叫苦不已。

为了防止错位,特别是针对那些农村人准备要抛弃的而城市人却珍惜的一些事物,城市来了一批文化人和投资人开始抢救和改造,最为典型的就是乡村民宿。乡村民宿的兴起在江浙发达省份已经有一段日子了,而且生意相当火爆,近年逐渐延伸到中西部地区。一般的模式是,把农村废弃的村庄在保持外表不变的前提下,对房屋、内陈、起居条件进行改造,达到外土内洋的效果,表面看还是那山那水那村,但实际上已经是四五星级标准的农家高档宾馆。既然这样折腾,投资往往不菲,回报周期又长,容易亏损也就在所难免了。

造成民宿业普遍亏损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条,休闲经济的有效利用时间太有限。一般是周末挤翻天,周内闲看天;从清明到中秋的每个周末火,都来不及维护;从中秋到清明的每个周末冷,开春必须重新维护。如此巨大的闲置成本,必然导致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第二条,就是城市人的叶公好龙,既然民宿这么不容易,城市人又不肯好好出价钱,而且不在大城市周边的,往往也不会重复体验或长住体验,最终运行效果差强人意。特别是西部地区,缺乏东部成熟的民宿消费群体,运行愈发困难。第三条,缺乏系统的开发与配套支撑。民宿绝对不是一个孤零零村庄的存在,必须有系统的支持,比如周边有山有水,或者有什么景点,或者有什么古迹,或者有什么历史民俗等,否则住下会索然无味,也难以持久;也需要交通设施、生活起居的现代化便捷服务,特别是细节上的服务到位很重要。但从目前的观察看,把一个村庄改造成民宿不难,而把当地的村民改造成合格的服务员相当困难,住一半天挺不错,但住上几天呆不住。

看过民宿这个城乡错位的典型事物,再看看乡村旅游的其他方面,继续有错位的表现,可以具体到街道的布局、宣传标语与宣传画风格的选择等等方面。按照城乡融合的节奏,未来的美丽乡村,不仅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也要成为城市人可以找到乡愁的地方。所以,必须在土洋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方面做一做文章。比如建筑结构,整村强求传统风格难的话,不妨保留几个街道或一两个自然村组;现代的生活农民必须要享受,而城市人追求的原生态可以作为旅游体验项目保留;饭菜的传统风味与现代烹饪也可以寻找一些结合的办法。比如现在大家吃农家乐的饸饹比较好,因为加入了大量面粉,而不是过去的玉米面或荞麦面,因为过去的那种真不好吃;土鸡蛋吃起来香,除过鸡蛋是老品种外,放了更多的油也很关键,等等。

但说到根本上,还是要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让城市人和农村人共同参与,最大程度地把城乡融合的理念体现在新时代的乡村建设中。这虽然很难,但却值得去做。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日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