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一步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 延续浙江省早年的战略部署。针对现阶段推进“万村景区化”实施“新千万工程”提出对策建议。
省十四次党代会开启了浙江省改革发展的新进程, 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把“美丽浙江”作为“六个浙江”的重点建设任务, 强调要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并作出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的新决策, 到2020年累计建成10000个A级景区村庄, 其中3A级景区村庄1000个。这一项“千村3A景区、万村A级景区”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与时俱进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和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应该把这一工程上升到“新千万工程”的战略高度, 使之成为我省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标志性工程。这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要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一新指示的实际行动, 也体现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优良“浙风”。
一、“新千万工程”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一) “新千万工程”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延续和升级
省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2017]17号文件提出的建设10000个A级景区村和1000个3A级景区村的战略任务, 是新时代背景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升华。实际上是10000个村达到“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的高标准, 其中1000个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农文旅综合体, 成为万村景区化建设的示范, 这就是“新千万工程”的涵义。“新千万工程”延续了早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战略初衷, 彰显了在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期, 以及建设美丽中国新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内涵和时代特征。根据把省域建成大景区的理念目标和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 “新千万工程”强调“美丽乡村”从“宜居、宜业”到“宜游”的升华, 着力建设共创共享的共富乡村、生态农韵的绿色乡村、文化为魂的人文乡村、文明乐活的健康乡村和民主法治的善治乡村为内涵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从而成为推动浙江农村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工程。
(二) “新千万工程”是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培育农民增收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万村景区化”建设顺应了全民旅游休闲时代到来和全域旅游兴起的新趋势, 把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作为全域旅游的重点区域, 把乡村旅游为主要特色的美丽经济培育成为浙江农村增收的新产业和新热点的一项创新工程, 是实现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和共享“美丽乡村”的一次新的转型, 也是把十五年“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转化为发展美丽经济, 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径的一次新探索。通过万村景区化建设不仅能有效地提升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和颜值, 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的成长。让村落的自然风光、农户的住宅民居、农业的农事体验、农村的乡愁记忆、农家的美丽菜肴成为吸引城里人的旅游产品, 让乡村旅游为主导的美丽经济成为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和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和劳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并带动城市的资本、人才、科技、信息等先进要素与美丽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紧密结合, 拉动城乡互联互通的消费和投资。
(三) “新千万工程”是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新标志性工程
当前,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已进入到从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到提升美丽乡村经营水平和美丽乡村共享水平转变的新阶段和构建城乡共建、共营、共享美丽乡村新机制的新时期。“新千万工程”以村落景区化建设为抓手, 按照高标准、高颜值、高气质、高品位、高普惠“五高”目标要求和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的目标定位, 打造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 更好地促进浙江的“美丽乡村”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 从一时美到持久美, 从外在美到内涵美, 从环境美到人文美, 从形象美到制度美的转型升级, 为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高水平的浙江样板。
二、大力实施“新千万工程”的对策建议
(一) 全面把握“新千万工程”的科学内涵
万村景区化不能单纯看成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把村庄建设成为A级风景区, 而应遵循从“建设美丽乡村”到“经营美丽乡村”和“共享美丽乡村”的转变, 从“宜居、宜业”向“宜游”升华的理念, 通过植入旅游元素、文化元素, 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三农三生”转化成为市民向往的农事体验、乡愁寻觅、田园采风、古村探幽、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产品, 景区村落不但要成为乡村旅游的目的地, 也要成为能够体现“农文旅”结合, 整体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综合体的新样板。在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标准上不能简单套用原来的A级和3A级风景旅游区的标准, 而应该从村落景区的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 要创新性地制定A级和3A、4A、5A级村落景区的一套新标准。
(二) 统一思想认识, 总体谋划分类实施
出台“新千万工程”指导意见, 明确“新千万工程”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举措, 让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新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 齐心聚力, 将之作为推进美丽乡村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加以打造。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把握农村的各自特点和特色, 科学有序地推进村落景区的建设。
(三) 营造良好氛围, 广泛宣传适时发动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 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 总结宣传先进典型, 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千万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确保“新千万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动和推进。
(四)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新千万工程”工作,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把万村景区化建设作为落实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的重要载体, 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和“美丽乡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中。在“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力量, 成为“新千万工程”的协调领导机构, 省农办和省旅游局等责任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业务工作指导作用, 省发改委、农、林、水、交通、文化等各相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协作配合, 大力支持“新千万工程”的实施。
(五) 编制建设规划
按照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万村景区化建设的要求, 结合县市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照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三生融合”, 农旅文结合、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要求, 科学编制景区村庄建设规划, 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各区块的景区功能定位。构建以“美丽乡村”建设总规划为重点, 景区村庄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的美丽乡村规划体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决策咨询2017年06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