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指示,现如今,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句话却显得更加适用。
组织好新时代上山下乡,有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对于贫困地区,政府的支持只能解一时之渴,若长期仅依靠政府投入支持脱贫攻坚,势必会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只有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才能构建贫困地区户稳定增收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加大扶贫政策宣传,通过政策解读和舆论宣传,营造全社会脱贫攻坚的工作氛围,鼓励社会各界上山下乡,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其农业农村的情况,才能有效挖掘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精准地对贫困地区投入人力、财力,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资金少、技术缺的短板。利用充足的资金技术,充分合理地开发贫困地区资源,发展贫困地区产业,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增长潜力,变传统的“输血造血”扶贫模式为“输人财造血”模式,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构建贫困地区户稳定增收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
组织好新时代上山下乡,有助于乡村振兴。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刚刚起步,乡村振兴不但需要钱,实际推动过程中还缺“人”。从中国乡村人口和劳动力结构来看,农民进城务工规模较大,留下来的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从事的多是传统型农业生产,以现有农村人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远远不够,促进劳动力城乡迁移势在必行。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一号文件,单列一篇强调“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提到了“首要位置”。组织好新时代上山下乡,鼓励农业现代化人才和农村现代化人才进农村,将加大对农村科技人才支撑和资本注入;鼓励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新型职业农民崛起,将带动农业生产逐渐走向现代化,进而助力农业振兴和乡村振兴。
组织好新时代上山下乡,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指出,平均每名返乡创业者能带动四名左右新的就业。历史上参加“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在新时代,组织好上山下乡,配套出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城市人口下乡创业等相关政策措施,更加能带动传统种植业以外的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等方面都会有大幅度的助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扩大就业岗位,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
组织好新时代上山下乡,有助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强调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性。各级机关在向基层下派干部时,特别是向农村下派第一书记时,多选派年轻干部下农村下基层。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到梁家河村插队,在条件困苦的农村呆了7年。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广袤农村基层,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提供广阔空间,是“锤炼”年轻干部的熔炉,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沃土。因为基层条件艰苦,才能磨炼意志品质,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困难;因为深入基层,才能深刻了解基层状况,制定政策才不会脱离基层实际;因为基层工作难做,才能提升处理复杂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鼓励年轻干部上山下乡,坚定年轻干部理想信念、锤炼年轻干部意志品质,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充足优秀的干部储备和人才保证。
组织好新时代上山下乡,立足山上乡下,“有钱捧钱场、有人捧人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检察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