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粮食与肉类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有20亿亩耕地,48亿亩草地、42亿亩经济林,按卡路里折算系数,耕地1、林草地0.25,折算成耕地42.5亿亩。不是人多地少是人多地也多,2017年世界人口总量74亿,全球的粮食总量26亿吨,全球人均粮食350公斤中国人均444公斤,超了接近100公斤。去年中国的肉类总量8431万吨,人均60.6公斤,全球人均肉类占有平均水平大约42公斤,中国超了18公斤。去年中国的水产品总量达到了6938万吨(主要指养殖性水产品),人均49.9公斤,而全球数据约是22公斤左右。中国单产并不高,是靠庞大的人口与更庞大的土地生产出来的。
二、我们的生态不堪承受
口粮要求品质高。口粮多使用BT农药、苏云金杆菌,白僵化菌、井岗霉素、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还有诱杀灯、黄板、赤眼蜂、青蛙等来消灭害虫,为了口感化肥用量少采用生物菌肥拌无机肥,生产成本极高所以价格也较高,乱用农药含重金属土地种植检测有残留就危险了,如果致病致死还要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口粮2亿吨,南方承担80%水稻生产,北方主要生产口粮小麦。
2/3的粮食养了猪。2018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5.24亿亩,玉米亩用化肥(纯量)40斤,农药1.2斤,农膜3公斤,用了1854万吨化肥和55.6万吨农药及2780万吨农膜,产生5亿吨秸秆,猪粮污染占了农业污染的70%,养猪造成了南方的水质问题。养猪加微量元素,有的使用重金属微量元素,造成猪的粪便含重金属多,使土壤板结,并导致猪肉重金属超标,2014年,中国有61.5%的地下水属于IV类和V类污染水也全在北方。地下污染水治理几乎是不可能。
三、我们的水资源不堪承受
稻谷需水量最高,生产1公斤稻谷耗水量2立方以上,顶级耗水型作物,这大部分都种在南方。
玉米也不是节水型作物,生产1公斤玉米耗水量1.5立方,小麦每公斤耗水量0.8立方,我国一年生产玉米的总产量2.1亿吨基本上由北方生产,需水3500亿立方水。中国80%的水资源都分布在南方,北方的省甘肃、陕西、辽宁和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介于500~1000立方米之间,属于“短缺”。而天津、宁夏、北京、山东、河北、河南和山西这8个省份则更是低于500立方米,属于“严重短缺”。其中,京津冀地区的水平其实只有“严重短缺”标准的一半,“比沙特阿拉伯也好不了多少”。这12个水资源短缺和严重短缺的省份,不仅有着全国41%的人口,而且贡献了农业总产量的38%,发电总量的50%,以及工业总产量的46%,此外,85%的煤炭位于这些缺水省份,煤矿也是耗水大户。这意味着,缺水将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2015年中国北方三大河流——海河、黄河和辽河的水资源开发率(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分别高达106%、83%和76%,远远超过了世界公认的安全警戒线40%,地表水的短缺,使得北方地区严重依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以每年1到3米的速度快速下降。因为地下水位下降会造成含水层坍塌,海水倒灌而变成不毛之地。
污染似乎也是积重难返。2015年,监测水域中有8.3%属于劣V类水质。2014年监测,中国有61.5%的地下水属于IV类和V类污染水也全在北方。地下污染水治理几乎是不可能,
让困境成为“危机”的,人们常会想起的海水淡化,其实有着巨大的能源局限。因为无论是反渗透和蒸馏技术都需要电,把淡水从海边输送到内陆也需要电。将1立方米海水淡化并从沿海输送到内陆,其所需的电力生产过程就需要消耗0.5立方米水。
被寄予厚望的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也于事无补。即便南水北调工程2030年东线和中线成功实现设计输水量209亿立方米,并且这些水被全部送往京津冀地区,那么也只能使这个地区的人均水资源达到人均500立方米“严重短缺线”的2/3的水平。可事实上,京津冀还要和山东、江苏与河南分享这些水。在这种局面下,Parton认为,如果出现严重干旱,就会让中国的水资源提前耗尽。这会导致经济的崩溃。
中国的专家认为,2016年启动的“合同节水管理”和“中国水权交易所”,“三条红线”、“水十条”,以及2014年国务院2万亿治污拨款的宣布,都让人“有理由对中国解决水污染问题持乐观态度”。南水北调和在建的上百个连通不同水系的小型水利设施,正让一张能够灵活调水的“国家供水网”铺展开来。有了它,“水供应将不会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刘昌明认为还应该关注雨水,中国全年降水量,是全国用水量的十几倍。如果能把雨水充分转化为地下水,那水资源基础就大大增加了。
京津冀地区人口是英法意三国的两倍,但是水资源却只有英国的10%。饮用水仅占所有水资源中的14%,因此即便中国人用水比发达国家居民更少,也不会省出太多来。真正的用水大户农业、工业和发电。地下水污染非常难以治理,甚至不可逆。北方的粮猪生产贡献了一半的污染,并且还在继续贡献。Parton认为,在地形复杂、幅员辽阔的中国谈论全国水网,过分“愚公移山”。同时他认为,中国节水潜力仍然巨大,农业可以省出30%,像以色列回收处理废污水作为灌溉水。工业应该尽快用高新技术和服务行业来替代钢铁、铝制造、服装、造纸等高耗能/水的行业。电力供应在南方多建核电站,车辆利用非化石能源。
农业上,则必须放弃对政治上高度敏感的粮食自给,转而从国外进口更多粮食或猪肉,就相当于进口大量的水。此外,灌溉应该变得更节水,因为低效的灌溉浪费了中国30%的水资源。还可以付出高昂的代价改造南方丘陵山地,甚至建议进行土地改革进行土地兼并,中国水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单位产值的用水量数倍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由于这个问题牵涉到失业和通胀,涉及社会稳定。2005年,当时的水利部长汪恕诚说“中国面临的挑战就是要珍惜每一滴水,否则就是灭亡。”
我国北方水资源有限,小农目前无法改变,西北又是伊斯兰教等人数民族高生育区,人口增长快。在绝对保证口粮自给的情况下,我们少吃2/3的猪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让北方少种2/3的玉米,就等于为北方节省了2000亿立方的水同时减少50%的污染,不能咱先吃圆肚子再减肥再考虑960W平方公里国土的环保问题,不要做一个贫穷的水资源挥霍者。
(作者系湘南生态农场合作社科技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