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会,省委书记蒋超良在讲话中提出:要加强领导,严明纪律,举全省之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要坚持一个标准,紧紧咬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强化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六大举措,夯实基层党建、精准管理、驻村帮扶、脱贫退出四个基础,完善工作落实会商、扶贫协作、考核评估三个机制,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2月23日,湖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发布《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十不准”规定》,直击扶贫领域“四风”新表现,布设扶贫纪律“高压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作风保障。“十不准”内容如下:不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准脱离现行国家脱贫标准。不准在落实精准脱贫政策上搞变通。 不准违反精准识别和脱贫退出的程序和规定。不准打着脱贫攻坚的旗号违规举办各类活动。不准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不准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搞“文山会海”。
“十不准”可谓是一针见血,抓住要害。紧密结合了当前精准扶贫和脱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利剑指向不作为和慢作为等问题,指向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可小觑。特别是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如有的地方以会议落实会议;有的调研检查走马观花;“形式主义扶贫”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有的产业扶贫盲目跟风、填报过多,劳民伤财;有的搞“数字脱贫”,将项目资金投向个别的点,用来打造考察调研的专线,“盆景”之外却是大片的“盲区”。有的花钱请新闻媒体、专家学者为扶贫总结经验、开研讨会,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办专版、设专栏。为这些问题,十不准都作了明确禁止规定。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48年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这些教导,都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纪律教育,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加强纪律教育,就要旗帜鲜明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让铁的纪律转化为广大学员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自觉做到始终敬畏法律,敬畏纪律,勤于检视心灵、洗涤灵魂,校准价值坐标,增强政治定力,构筑起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加强纪律性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今后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而且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行百里者半九十。必须再接再厉,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加强作风建设。只有严明纪律,才能保障各级领导各个方面坚持不懈提高攻坚能力,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要严明纪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我省实施办法,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营造氛围,推动形成人人关心、参与三大攻坚战的生动局面,营造比学赶超、奋力攻坚的良好氛围。
十条纪律制订出来了,关键在落实和严格执行。要有铁肩担当抓落实抓执行的精神,争当主攻手,主动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凝心聚力抓落实,举全省之力,尽锐出战、科学作战、从严督战,合力攻坚,务求全胜。提升能力抓落实,对违反规定的问题要从来查处。同时要表彰先进,对成绩突出的要表彰和鼓励,这样就能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作者傅光明系湖北省财政厅,高级经济师,省作协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省财税审诗词分会副会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