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溢波:如何在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 作者:王溢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07 录入:吴玲香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中央一号文件就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让农村增绿。在建立乡村建设长效机制方面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全国各级各部门按照“美丽生态乡村”,不断巩固提升美丽乡村活动成果,大力推进建设美丽生态乡村活动,乡村面貌极大改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为开展宜居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进一步巩固“美丽生态乡村”建设的成果,让农村增绿,在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各级党政府应把生态乡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高位推进。强化从省到市县乡村五级主要领导亲自抓生态乡村建设工作。加快实现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鼓励县环卫站向乡村延伸,创新村屯保洁员管理的方法。

二是提高农民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外出农民工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农民通过参与生态乡村项目建设获得收入。创建农民合作性质的劳务派遣公司、工程承包施工队等经营组织以及各种专业性的种养殖经纪和中介组织,提升农民参与建设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使之有能力有条件有优势全面深入参与生态乡村建设。

三是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广泛吸引产业资本、专业技术等社会各方参与生态乡村建设。鼓励支持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政府花钱购买服务和物业化管理等多种方式,支持探索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方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产品的开发经营。

四是加强技术攻关创新,推行技术支撑标准化。在生态产业推广、循环经济促进、环境和土壤环境治理、受损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大力提高技术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相关技术成果的基层转化与应用示范。建立适合不同乡村条件、低成本、易维护、管长远的生态环保适用技术体系和模式。

五是大量种植风景树美化乡村。笔者认为应在我国乡村、农村居民聚居区大量种植风景树建设美丽乡村,如红梅树、紫薇树、海棠树、樱花、玫瑰、月季等分季开放,花色艳丽。改变以前风景树单调的问题,这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的工程,使美丽生态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