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养殖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畜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生态畜牧业健康科学发展,是我市在新时代建设美丽幸福新宜都的一项重要任务。10月中旬以来,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对发酵床养猪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如何净化宜都养殖业环境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发酵床养猪的优点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依据微生物学、营养学、生态学、空气动力学等原理,利用特有活性的功能微生物复合菌群,持续、稳定地将动物粪尿废弃物转化为多种营养物质与能量,实现粪尿完全降解的无污染、零排放目标的一种新环保型养殖模式。
最近几年,我市为了减少畜牧养殖带来的污染,部分规模养殖户运用发酵床养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并收到了较好成效。11月中旬,我们考察了松木坪镇徐家湾村陈海英和李明金两家的发酵池建设,设施的形式都很好,实行猪舍和发酵池分开,机械翻床,机械喷撒粪料,操作方便,省工省时,这种方式不形响栏圈利用率,克服了生猪喜欢定点排粪,翻床难度大的弊端,外来人员参观考察不必进入猪舍,有利于防疫,先进适用。
综合我市发酵床养猪的好处,突出的优势有以下5点:
一是发酵床养猪圈舍无臭,圈舍环境好,无污染。由于微生物在圈底充分分解和发酵粪便的作用,使整个圈底没有臭味,冬季在不另外加温的情况下,圈舍温度长年可维护在20℃左右,而且圈舍干净卫生,猪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始终保持健康状态。这种又节省体力又清洁的圈舍,给猪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解决了现代化养猪粪便处理的大问题。
二是节省饲料。借助功能微生物的作用将粪便转化成微生物食饵,节约了三分之一的饲料,起到了环保的作用,在减少劳动强度的情况下又大大的降低了饲料成本。
三是提高饲料转化率。由于圈底形成了微生态的环境条件,猪的胃肠道内存在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可以协助消化没有被猪胃肠道消化吸收的剩余饲料,在有益菌的作用下有了消化粗纤维的能力。
四是节水省工。传统的水泥圈舍养猪,猪粪便必须通过水冲洗以达到卫生效果,既浪费了水资源又投入了较强的体力劳动。发酵床养猪一个人可以干过去十个人的活。
五是减少猪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由于有益微生物在猪的肠道内占据所有空间,致使有害微生物无法生存,大大降低了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及其他疫病的发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展发酵床养猪的户,由于都是初次建池,没有经验,有些地方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主要问题有:
第一,菌种选择标准不高。目前市面上菌种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若选择不当,则达不到应有效果。在调查的10户中,有4户选择的是我省某厂家的菌种,消化力不是很强,主要反映在应用后垫料成团不疏松,说明湿度过大,翻床时气雾不大,说明垫料温度不够,粪污大量积留在池中没有消化。另6户采用的是我市某厂家的产品,翻床时看不到气雾,湿度也很大,说明粪污基本没有消化,这都是菌种质量有问题的表现。在2013-2016年,枝城镇黎家坪村钟裕香开展了发酵床养猪,选择的是中国科协销售的菌种,其效果很好,翻床时气雾大,垫料温度高,有时还要加水,消化力很强,效果比他们好很多。
第二,垫料的厚度不适宜。发酵床(池)的垫料要有适当的厚度,一般80公分以上,原因是发酵床(池)垫料的温度要求在45℃—60℃之间,发酵床(池)的底层、上面、和四周分别和地面、墙壁、空气接触,达不到发酵温度,如果垫料较薄,或者发酵床(池)宽度较窄,有效层就很小,整体消化能力就很弱。以上两家发酵池的深度都是80㎝,可是上面有30㎝被翻床机占用,垫料深度只有50㎝。其中有一家的宽度又很窄,发酵能力则更弱。
第三,发酵床的体积和生猪饲养量不配套。10户中,有5户建设比较规范,标准很高,生猪存栏为1500头以上,发酵池深度80㎝,面积329㎡,按照他们参考别人的经验,每头需占用发酵池面积0.25—0.3㎡,按低标准计算他需要发酵池面积375㎡,现有面积差46㎡,而他们的发酵池上方被翻床机占用了30㎝,面积缩水37.5%,相当于又减少了面积123㎡,如果不增加发酵池的深度,就达不到完全消化粪污的要求。另外,翻床的间隔时间、每次加粪污的多少也需要探索。
三、几点建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树立发展新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国务院颁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
透过发酵床养猪的情况,我们认为,发酵池治理畜牧业污染是净化养殖业环境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合我市地理特点,值得推广运用,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认识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市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绿色发展是畜牧业解难题、补短板的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建议各级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实践中。
绿色发展是畜牧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必须用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用新的举措推动新的发展,真正把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全过程,做好畜牧业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
(二)全面理解畜牧业绿色发展的丰富内涵
1.在发展思路上,要形成绿色发展思维方式,改变重生产轻环境、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形成“绿色”问题思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生产效率低、布局不合理、种养脱节、病死畜禽难处理等难点问题,从政策创设、机制创新、技术攻关、执法监管等多方面寻找突破口。形成“绿色”辩证思维,既要认识到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客观存在,不能视而不见,回避问题;也要认识到畜禽养殖废弃物本身不是污染物,关键是要方法得当、放对位置,不能只堵不疏、限制发展。形成“绿色”底线思维,既不能突破环境承载能力极限,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数量增长,也不能脱离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现实需要,简单禁养限养。
2.在发展方式上,由粗放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推动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3.在发展机制上,要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循环生态系统,构建种养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打通种养结合通道、促进种养加一体、实现生产生态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把循环发展贯穿到畜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按照立体化、循环化、无害化的要求,推广高效的种养结合生态发展模式,延伸畜禽养殖产业链条,提高畜禽养殖综合效益。
(三)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补偿机制
1.生态养殖园区建设补助。对新建猪-沼-果(菜、稻)等种养结合生态型零排放模式、“发酵式”生态零排放养殖模式的规模养殖场,生猪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建议补助5-10万元。
2.工程建设补助。较大规模的养殖场采取排泄物污染治理的,建议按照市本级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程补助规定给予补助。养殖场采取沼液生态循环利用的,对建设项目中的建设材料(输液管网、槽罐、贮肥池、沼液输送泵)、沼气灶具及储气柜等关键设备购置,建议按照市本级高效生态循环示范基地专项资金规定进行补助。
3.畜禽粪便处理设施补助。对畜禽粪便处理所需的生产设备和沼液、粪便等装运专用车,建议列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参照农机具购置政策进行补贴。
4.新技术引进和推广补助。建议对引进和推广的治污新技术,进行全额或部分补助。
(四)加强畜牧业绿色发展技术支撑
以促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场辐射引领作用,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结合本市资源环境特点,针对不同畜种、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方式,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和试验示范,突出源头减量、污水处理、无害化还田利用等薄弱环节,形成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主导技术模式。在发酵床养猪上,首先要办好试点,在菌种筛选、发酵床(池)设计、面积尺寸计算和定位、猪群大小和发酵床(池)配套等方面进行反复试验,发现问题不断修正,拿出适合我市应用的方案,形成技术规范,并培养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然后在全市推广,使我市畜牧业治染工作走上轨。
(作者单位:宜都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