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是领导一切的。”乡村振兴尤其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如何抓好农村党建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湘阴县在三塘镇把支部建在协会上、让党员站在群众中“党建+协会”党员管理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激发党员履职活力重在搭建平台。农村无职党员履职不到位、作用难发挥、考核难落实,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建立“党建+协会”党建工作模式,为无职党员搭建履职的平台载体,有效把“隐身”“潜水”无职党员身份亮了出来。三塘镇党委在充分征求各村党员、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以无职党员为主导,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因村制宜组建劳务输出协会、种养协会等,然后在协会上建立支部,对党员设岗定责。通过担任协会负责人、党员联户帮扶,使500多名农村党员变无职为有职。同时,镇党委采取周调度、月督查、季讲评的方式予以考核考评,对表现好的党员,定期表彰,对少数表现不好的党员进行通报批评,还按程序除名了4名党员。这样,站在平台上的党员在服务群众中有职责、有压力,焕发出干事创业的斗志。
调动群众无穷力量重在示范引领。人民群众是乡村建设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源泉。“党建+协会”工作模式,坚持支部主导、党员主领、群众主体。尤其通过制定党员联户、会员联户带动机制,使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员榜样的力量。党员的示范引领,也有效激发了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群众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主动加入党员义务劳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支持、理解、帮助干部推进工作的越来越多。在全镇开展的空心房整治工作中,群众在没有领到半分钱补偿的情况下,充分理解、主动配合完成了547间空心房的整治工作任务。
破解农村治理难题重在创新思路。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农村面临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着眼于实现党委领导、政府倡导、协会督导和群众主导的良性互动的“党建+协会”模式的探索,实现了抓党建与破解难题的有机结合,办成了单家独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事情,为破解农村发展创新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比如美丽乡村建设协会为彻底解决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等难题,自主创建了“垃圾消化不出户”模式,即硬件上完善“四个一”和软件上落实“四个到位”。“四个一”即每家每户一套桶(用于垃圾分类)、一套池(用于污水处理及垃圾无害化处理)、一个氹(用于生活垃圾沤制)、一棵树(每人每年栽一棵树,保障庭院绿化到位);软件上的“四个到位”即协会成立到位、资金筹措到位、定期评比到位、示范带动到位。新处理模式的创建,实现了家家户户垃圾不出户和绿化不留死角。
(作者系湘阴县三塘镇党委书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日报 2017-12-05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