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志祥:超出想像的乡村的生态建设

[ 作者:李志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7 录入:王惠敏 ]

——湖北赵家湾村调研日志

2017年7月14日

今天是正式调研的第一天,商定的任务是进行大部分的访谈工作。早晨约定7点在宾馆大厅集中,结果我6点多就起床了,去了宾馆前面的义水河畔。这是一条河边观光休闲大道,旁边种满了柳树。站在柳下河边,吹着凉爽河风,远眺河边秀色,感觉如置画中。观光休闲大道上有不少人在锻炼身体,在一处宽阔的广场上,一边是三四个教练带二三十个小孩在练习跆拳道,与城里基本上没有两样;另一边是羽毛球爱好者在河边捉对厮杀,很是热闹,我也忍不住上去感受了一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乡村小城已经慢慢踏上了大城市的步伐,就连大城市的休闲生活,也因地制宜地进来了。

我们一共9个人,先是兵分两路:7个人直奔村部,留2个人取纪念品再随后赶来。8点钟,我们准时赶到了村部,支书已经在等候了。这次访谈地点安排在村部二楼的三个小办公室或会议室中,我们分为三组:露璐带李明建和刘昂,我带张月昕和芮雅进,张翠莲带夏天静和李一鸣,访谈对象分配模式是:普通话较好的给露璐组,一般的给翠莲组(有罗田人一鸣),基本不会的给自己组。第一组将村支书给了露组,年轻的大学生给了翠莲组,我这一组是村里一位小店主。交流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由我简单介绍一下来意,整个流程。再请对象介绍一下自己成长和现在的基本状况。然后是就我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地交流。从总体来说,交流非常顺利,他谈了所有我们想了解的情况。有两个方面比较遗憾:一是天气比较热,办公室没有空调,只有一台电扇;访谈过程中大家都汗流浃背,颇为不堪。二是交流全程使用家乡话,张月昕基本上听不懂。第一轮访谈基本上一个半小时左右结束,临近结束时刘昂他们就赶到了。礼品是我的一个老同学带他们在县城超市里配的:访谈的礼品控制在20元,一个凉水瓶和一块肥皂;问卷的礼品控制在10元,一包洗衣粉和一块肥皂。老同学帮他们谈下了不少费用,并亲自将他们送到了村部。下来交流的时候,张翠莲组直喊受不了,因为她们会议室里甚至连电扇都没有,汗水基本上没停过,好在三位女生都勇敢地坚持下来了。

第一轮结束后,休息一会儿就开始了第二组。露璐组的对象是村长,翠莲组的对象是会计,而我的对象是村里的五保户。这个五保户就住在村里统一建造的专用房里,而且还跟我同村,相互之间很熟悉。于是,我就带着两位博士直接去五保户家里访谈了。五保户是个女的,60多岁,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家里只有她和她老公,于是就搬到村部的集中安置房中来了。五保户很热情地请我们喝茶,邀请我们观看各个房间,很热情地谈论各种问题,最后还很高兴地与我们合影。当我们送出小礼品,她高兴得合不上嘴。

第二轮张翠莲组最早结束,而露璐组始终结束得最慢,据说书记和村长都太能讲了。后来接受访谈的书记感慨说,原来以为大教授都像鲁迅一样,高高在上,无法交流,没想到谈的都是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很容易就交流起来了。将近十一点半的时候,会计告诉我,有一位从教三四十年的老教师来了,他下午还有课,希望能上午谈。于是,我请张翠莲组在一个有电扇的房间访谈了老教师。结束时将近十二点半了。

中午我们返回县城宾馆休息了一下,下午两点半继续返回村部进行访谈。令人感动的是:为了给我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村里特意现买了几台风扇,确保了每一个房间都有一台电扇。第一轮访谈:露璐是村妇女主任,我是一个村里致富能手。这次访谈,我作了一点变化,先由我进行了一个基本访谈,然后我将访谈的主控权交给月昕了,因为他要从事的是生态伦理研究,而致富能手老陈从事的正是生态种养。我的访谈是用家乡话完成的,因为家乡话能够让他们表达得更为准确、流利,月昕的访谈是用普通话完成的,因为普通话显得更为正式,能够激起他们的交流欲望。第一轮结束的时候,露璐就坐车去武汉了,赶飞往北京的飞机。而我们呢?继续进行第二轮,我的访谈对象是我亲大哥。这一次,我把访谈控制权全部交给月昕了。事实上,他们交流得非常顺利。

这样,我们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十一个访谈任务,所有的访谈都非常顺利,没有出现任何不愉快的情形。车子将他们送回了县城宾馆,我则留在大哥家了。访谈顺利,心情愉快!

2017年7月15日

今天是正式调研的第二天,预定的主要任务就是从8:30开始,进行问卷调查。早晨7点多钟的时候,小组组长就到家里来了,通知大哥去村里做调研问卷。组长在通知的时候,并没有说明是什么怎么回事,也就是通常的通知谁谁谁去村里开会的方式。7:30的时候,二哥也来了,他正犹豫是否参加调研问卷的事情。我告诉他,你要是有时间就去填一下,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可以跟老板先说一声。7:45,我从家里开车到村部,支书已经到了,我们的大部队还没有到,但是,已经有一些村民聚集过来了,其中有很多我的熟人,如小塘对面的家里哥哥嫂嫂,还有邻村的干妹妹,另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也来了。我给他们递了支烟,简单聊了几句。8点多的时候,我们的车来了,课题组的同志将资料搬上了三楼,支书也叫来了一车西瓜,请来村里的村民吃西瓜解渴。后来,听同志们讲,村里还给搬了几箱水,支书还发了不少烟。细想一下,支书对我们这次调研的支持确实是尽心尽力了。

三楼原本是个党员学习室,估计可以坐60多人。这几天正好有几个湖北师范大学的学生来做社会实践,给部分小学生上辅导课。他们的课程还没有结束,但是在支书的安排下,他们去了二楼,将这个很大的教室让给了我们。村民们来得先后不一,都各自找地方坐下了。等人来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统计具体的人员信息,其间还找了我读过书的干妹妹,帮忙与村民们沟通。到8:30的时候,教室里差不多坐满了,首先是我用家乡话简单介绍了一下这次调研的来源、形成以及意义,然后发下了调研问卷,接着由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张翠莲老师用普通话详细说明了问卷调查的注意事项。这样,调研问卷的填写工作就正式开始了。村民还在继续进入,落座,登信息,找卷子。先来的年轻人和有一定文化的人就开始填写了,部分人则等着能填的人先填了,再来帮自己填写。芮雅进在门口迎接村民,李明建在整理礼品,课题组其他的成员都在帮助村民解答问题,但他们发现交流很不顺畅,因为还有部分村民听不懂普通话,或者说与会说普通话的人进行交流有心理障碍。而我呢?至少接待了四拨人,用家乡话解读题目,再写上他们的回答。

先答完卷的人将答卷交给李明建,由他进行审核把关,通过后再领取一份小礼品就回去了。后来的人再补充到教室里面来。10点多钟的时候,问题来了,答卷的人比较多,问卷是够了,但礼品不够。于是,我立即带着刘昂赶回县城,补买了17份礼品。等到我们返回的时候,教室里基本上已经空了。有五个人等着领走了小礼品,还有一个人仍然在填写问卷。至于昨天没有访谈完的两个对象,我们请支书帮忙再请来了,由夏天静、李一鸣一个组、李明建、张昕月一个组,分别补充完成了访谈任务。

中午12点多钟,我们返回县城经纬宾馆用餐休息。下午4点钟,支书陪我们参观了老李桃园。这是由村民老李创新出来的生态种养园:地上种着由省农科院提供的、成熟时候各不相同的桃树,以保证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有可以出售的桃子;地面则养殖了不同成熟期的番鸭,以保证每个星期都有可以出售的鸭子。番鸭吃地面的草与虫子,而番鸭的粪便则作为桃树的粪肥。这样种养出来的桃子和鸭子都是完全生态绿色的。有支书带领的影响,老陈很热情地请我们每一个人都吃了一个家里贮存的桃子,味道确实非常好,又甜又脆,比市面上能买到的好吃多了。然后带我们参观了黄桃园。黄桃园在一片很大的山洼里,面积很大,桃子大概得10天后才能正式成熟,能卖到10元一斤。旁边就是两排鸭舍,里面关着不足一个月的小鸭子。尽管桃子并未完全成熟,老陈仍然采摘了10来个桃子让我们尝鲜。生态黄桃就是不一样,即便是没有成熟的仍然比前面吃过的桃子味道更好。然后,老陈又带着我们参观了已经成熟的桃林,桃树种得非常结实,差不多一人多高,枝头的桃子数量很多,个头很多,都桃枝都压弯了。而在地面上,番鸭已经成熟,它们成群结队地四处行走,吃草,喝水,甚是逍遥。

参观完老陈桃园,我们又参观了龙王水库。龙王水库位于群山之间,修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村里河流的水源,保障着四方水田的灌溉。水库面积很大,水质清澈,倒映着四周群山,十分美丽。水库承包人还在湖心建了一个亭子,可以供人观光、钓鱼、打牌。我们五个人还很高兴地乘坐小船上亭子转了一圈,确实感觉心旷神怡。

从山庄返回的时候,我们见到了一个镇的乡村大舞台,很多人在跳广场。听说了我们的调研来意之后,领舞和跳舞的人都跳得更有激情了。拍了几张照片,欣赏了一阵舞蹈,还将张翠莲老师推上去跳了一会儿,我还乘着兴致打了一会儿乒乓球。

想不到乡村的生态建设发展得如此之快,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像!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乡村伦理研究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