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代表我国发展转向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判断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效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使命,农业农村工作重任在肩。
深化改革:适度规模经营,三产融合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深化改革是兴农之要。其中,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十九大报告提出土地延包30年,土地政策的长期稳定,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二是,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使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得到了全面提升,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成为工作重点;三是,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创新农户经营权流转方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闯出一片乡村振兴的新天地。
绿色发展:靠山要养山,靠水要养水
生态环境养好了,绿水青山就会变成金山银山。要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组成部分,引导农业与农村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具体而言,
第一,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带动周边农民采用“树下种草、以草养畜、畜粪回地、养蜂授粉”的种养一体化循环模式,既守护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第二,立足小杂粮、草牧业、沙棘等特色产业,发展低碳经济体系,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大力推动生态富民,也有助于百姓在绿水青山间增强获得感、提升幸福感;
第三,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创新等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十九大代表指出,以好家训培育好家风,用好家风带动好村风,让党员干部在钱财面前不迷失方向,加强党性教育是前提,健全制度是保障,落实制度是关键。“村有村规、民有民约、厂有厂纪”,规章制度从来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刻在心上,悬在头上”。除此,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才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才能有效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才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组织村民自主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农民夜校”,村民晒家训晒家规晒家风,评选“好儿女”“好邻居”“好夫妻”等系列举措,逐渐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撑。除此,还应继续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强化支部班子、管好党员队伍,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在实践过程中,可种植更多绿色有机水果,努力建设现代化果园,建设水果集中配送中心。还要发展农村电商,吸引专业的电商销售团队,抓好营销服务,同时鼓励农户发展休闲旅游。(记者 王泽农 李海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