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简述
2015年,甘肃省陇西县被农业部、中农办、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积极发展农民股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也是全省唯一承担此项改革任务的试点县。按照省上批复《实施方案》要求,陇西县着力进行了清产核资、界定身份、发展多种形式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六项权能、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制度机制建设等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清产核资摸家底。按照县里制定的实施方案,全面摸清核实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型资产,依照清理、评估、处理、公示、确认程序,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目前,全县17个乡镇全面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共清理资金2315.4万元,应收款3450.8万元,固定资产3.5亿元,承包耕地169.44万亩,园地2.43万亩,林地48.92万亩,村办公用地681.9亩,公益事业用地0.23万亩,交通用地4.2万亩,土地确权登记清理集体机动土地1.2万亩。
民主议决定成员。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通过宣传动员、登记核实、摸底归类、会议反复讨论、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会议议决的方式方法,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土地承包关系、权利义务关系等因素,进行了成员认定工作。目前,全县17个乡镇全面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工作,共认定成员农户9.85万户,占总户数的98.7%;成员41.04万人,占总村民数的97.7%。
因地制宜搞股改。全县按照中央提出的先行试点、先易后难,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的原则,结合本县实际,率先选择有较大集体经营性资产和干部群众改革意愿较大的文峰镇东铺社区为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村;选择依托产业园区进行规模土地经营的云田镇安家咀村为土地股份合作社改革试点。通过改革试点,两个改革示范点都取得了各具特色的改革试点经验,为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奠定了基础和路径。
六项权能促落实。依据改革方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后要依法赋予农民占有、收益、有偿退出、继承、抵押和担保等6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目前,随着两个资产股份合作社成员股权证的颁发和分红的兑现,占有、收益2项权能已实实在在得到落实。有偿退出、继承、抵押和担保4项权能已通过县里制定的《陇西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股权管理办法》和人行陇西县支行制定的《陇西县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贷款抵押担保实施办法(试行)》,在政策制度层面得到落实。其中,有偿退出、继承在实践层面,县农经站委托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公司,开发了集成员身份登记备案、股份变更登记、股权抵押担保管理为一体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了县乡村(社区)集体成员备案登记、股权流转交易、抵押融资管理的网络化和制度化。近期,安排两个资产股份合作社集中进行信息录入和成员股权退出、继承变更登记。
产权交易显活力。按照改革试点要求和县政府下发的陇西县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2016年7月,组建成立了集农村产权交易行为管理与服务功能为一体的陇西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全面受理并开展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农业设施产权、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农业知识产权等的权证办理、评估、交易、抵押登记等业务工作。目前,已办理土地流转流转经营权证67笔,农业设施产权证104笔,办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14宗,发放贷款5773万元。
制度机制促规范。结合改革工作需要,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县里先后制定出台了《陇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多种形式农民股份合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陇西县多种形式农民股份合作股权设置与量化办法》、《陇西县农村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的指导意见》、《陇西县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及干部交叉任职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这些意见、办法的发布和实施保证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序运行和规范管理,也为全县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制度机制框架。
(作者系甘肃省陇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农经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村经营管理》2017年第9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