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官桥中心村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谈起“三大件”,难免惹人感叹。改革开放以来,从最早70年代末期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冰箱、彩电、洗衣机,一直发展到现在,“三大件”作为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的侧影,承载着每一个普通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樟树市官桥中心村地处阁山镇,三面环山而坐,共20个村民小组、925户、3660人,全村耕地9000亩、山地5000亩、水面1000亩,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小山村。过去山区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因为村弱家贫,官桥女子多外嫁,周边人家的女儿也不肯嫁入官桥,一度有了“十个官桥媳,八九外地人”的说法,“三大件”对于官桥人更成为一种奢望。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后,樟树市委、市政府立足打造“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选定条件艰苦的官桥村攻坚示范,先行先试启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过近4年的探索努力,如今,官桥人有了全面小康路上的“新三大件”,彻底拔掉穷根,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2017年11月1日,省委鹿心社书记在官桥中心村宣讲调研,对该村改革试点工作给予点赞,并祝福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第一大件”,党建引领+新村建设,打造了秀美宜居新家园。农村要发展,党建是龙头。为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彻底扭转官桥村贫穷落后面貌,樟树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官桥村级组织服务管理能力,一手抓新村建设,参照社区模式打造全省一流的中心村。通过深入践行“党建+”理念,调整配强官桥中心村党支部,组建村民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性组织,探索推进了“党建+村民理事会+公共服务”“党建+农民合作社+农户”“党建+精准脱贫”等模式,创新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双亮双争”(亮身份、亮承诺,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争当为民服务先锋模范)活动等党建项目化工程,制定了《村民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等制度,切实提升了村级组织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同时,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标准,以“一户一宅、拆旧建新、集约用地”为原则,聘请上海建筑规划设计院高标准规划设计,推进江南民居徽派特色中心村建设。中心村配齐了社区服务功能,新建了中心村综合服务楼、污水处理厂、自来水管网、幼儿园,幼儿教育、小超市、卫生服务、农村E邮、居家养老、网上缴费等公共服务功能一应俱全。实施了农村垃圾一体化处理、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农村清洁工程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中心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打造了市镇村三级联动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官桥人秀美宜居新家园。
“第二大件”,盘活资产+项目支撑,练就了增收致富真本领。为切实盘活官桥村“沉睡”的农村资产,樟树市委、市政府在官桥创新推进了农村“五权”确权颁证工作,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全部予以确权颁证,五大产权要素有了“身份证”和进入市场流通的“准入证”。在此基础上,聘请农业部农业规划设计院到实地调研论证,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对产业、土地利用等进行通盘规划设计,明确了以中药材、花卉和果蔬为主的主导产业方向,兼顾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组建了专门的农村产权信息管理服务和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引进总投资25.4亿元的江枳壳种植示范及精深加工、绿宇农林花卉苗木园等11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把原来静态的资产动起来、转起来,全村水田、山地、水面流转面积达7927.74亩,既有力保障了引资企业用地需求,推动了土地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又增加了村民流转租金收入。同时,大胆推进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村民凭手中的产权证件到农商行、农行抵押贷款2080万元,破解了资金短缺难题。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支持村民兴办特色旅游农家乐,建立起现代农业托管中心、农业电商平台、专业化统防统治平台,创新“公共服务机构+专业服务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基地”服务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15个、专业大户26户、特色乡村旅游农家乐6个。有了加快发展的真本领,官桥人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底气十足。
“第三大件”,股权分红+社保统筹,夯实了决胜小康大保障。决胜全面小康,重点在全面,难点也在全面。如何让村里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村民同步实现小康,切实保障小康路上一个村民都不落下,始终是樟树市委、市政府牵挂于心的问题。考虑到这些困难村民自身发展能力差,经过多次调研论证,樟树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入驻企业项目,通过发挥企业带动、合作社引领、种植大户示范等作用,探索推行“入股分红、反租倒包、劳务承包、专合组织带动、全程一站服务、务工增收”等村民参与的利益联结模式,架起了入驻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带动村民增收的桥梁。其核心内容是:让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股到土地流入企业,在保障每年土地租金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盈利按股分红,保证村民入股年收益10%以上;农户返租倒包企业土地,由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和保底收购服务,仅蓝莓一项,采取这种模式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参与农户52户,初产期就可达300—500斤/亩,以每斤20元计算,每亩有6000—10000元的产值。此外,专门成立劳务用工总协会,主要解决50—65周岁村民就业问题,推荐其到入驻企业务工。采取“中低门槛准入、中等标准享受”方式,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出台了市财政第一年补贴20%、第二年补贴15%、第三年补贴10%的政策,村民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一份土地入股分红+一份劳务工资收入+一份社会保障托底,切实保障了所有官桥村民在全面实现小康路上一个不落。
(作者系中共樟树市委副书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