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俊:城镇化泡沫会发生吗

[ 作者:李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18 录入:王惠敏 ]

    可以说,地方政府对城镇化热情和干劲十足。很多地方都希望通过城镇化来扩大内需,甚至把赌注放在城镇化。有一些地方政府大手笔搞城镇化,做出宏图的规划,但是却没有考虑过自身实际情况。

    政府往往重视物理意义上的城镇化,圈上一大块地,规划一个新城,盖上房子,修上几条公路,似乎就完成了城镇化。其实,真正的城镇化并非物理意义上,不是外观搞起来就是城市了,而是支撑城镇化的软件是否存在。如果不从体制方面改革,盲目去盖房子,最终造来也是空城。

    搞城镇化,就应该让农民进城。农民进城并不是简单从农村搬到城市居住就行了,而是如何让他们生存下来。因此,城镇化就从户籍制度等方面改革,让农民变成市民之后,生活方面应该有保障。很多农民进城之后,他们子女上学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多福利无法享受。虽然人到了城市,但是处处却受到排斥。

    理想永远都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无奈的。虽然很想把小城市变成大城市,但是现实往往不买单。有的城市规划要住多少人,但是就是没有人来。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未来将有很多人涌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人口流进该这些地区,那么意味着另外一些地区人口将大量流出。国内有一些县城,经过多年发展之后,人口并没有增加多少,甚至减少都有。当年,深圳能够从小渔村发展人口超过一千万的特大城市,但是这个毕竟少数幸运儿。很多地方政府的造城运动,最终导致鬼城的发生。

    当年,美国西进运动时,也激发人们造城的热情。1835年,芝加哥人口是三千人,到了1890年的一百万。人口不断增加,这也导致地产繁荣起来,尤其让一些地产商发了横财。比如,大地产商威廉•奥格登,他在1844年花八千美元买下的一块土地,然后在8年后卖到三百万美元。他在1845年用一万五千美元买入的地产,20年后却值一千万美元。这个疯狂的暴涨,从而鼓励人们造成的热情。

    现实上却是无情,芝加哥模式却不能复制,最终也是少数的幸运儿,正如中国的深圳那样。美国有很多被认为有机会发展成为大城市的地方,经过多年之后仍然是小镇,甚至被遗弃而荒芜。比如,美国艾奥瓦一州,两千多个城镇被遗弃。

    其实,能够真正发展起来的城镇,数量并不多。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城镇,比如东莞市的城镇,发展得相当不错。同时,城市周围的城镇,也就是所谓的卫星镇,可能发展前景也会很不错。对于那些远离中心城市的小镇,发展后劲不足,甚至会被抛弃。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乡镇人口不到5000人,这个迟早会被人们抛弃的。

    如果政府盲目进行城镇扩容,那么很有可能走上城镇化泡沫之路。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主要做的并不是盖房子,而是加快体制的改革。要是把户籍制度绑死了,何来真正的城镇化?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草根清谈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