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任中平等著《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
自基层民主在改革开放后得以兴起以来,四川不仅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在全国具有影响的经验,成为“中国基层民主的试验田”,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研究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的学者,体现出了典型的实践与理论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特点。迄今,四川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研究的学者群并不断壮大,其中又以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较为集中。该学院不仅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四川调研基地),还入选为了省级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四川省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创新团队)和省校共建研究中心(“四川省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这一学术团队近年来紧紧围绕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这一研究主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任中平教授为主并与其学术团队共同完成并新近出版的《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就是这种成果的重要体现。该书尽管是一部论文集,然而其主题集中、指向鲜明、内容丰富,时代性与现实感强。读罢此书,感觉该书有两大特点想谈一谈。
一是,该书对于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研究运用的多维视角。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现已成为我国学界重点研究的学术领域之一。从界定上说,基层在我国的政治架构中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农村社区,涵盖村委会、乡(镇)政府和县政府; 二是城市社区,涵盖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区政府;三是基层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就是在这些层次领域中施行的。基层所涉面宽、量大、事多,直接面对群众,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作为研究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研究完所有领域。由研究特色所决定,《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一书集中在农村社区这一层次领域。其研究内容又具体化为三个方面:一是村民自治的研究,二是乡村治理的研究,三是乡镇治理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内容,视角既是多维的,也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的,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客观实践规律,也是学界对于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的规律的认识使然。正如贺雪峰等人曾经谈到过的,由于认识到“治理”的涵义较“村民自治”要广泛得多,因而学界由最开始的“村民自治”研究进一步扩展到“乡村治理”研究。村治内涵向乡村治理变化,既是做村民自治研究的学界同仁视野开阔的过程,也是更多的相关研究被纳入进来的过程。然而并不止于此,《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一书还进一步将研究层次延伸到了乡镇治理。由乡村治理上升到乡镇治理,也是由于乡村治理中的困境所致,即“当前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仅仅依靠基层自治组织自身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其根本性的解决要取决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态度和作为”,自然也包括了村级之上的乡镇党委与政府的态度和作为,从而研究乡镇治理便成为基层民主研究的应有之义。此外,《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一书的多维视角还体现在,对每一个层面的研究内容也都是多维的。如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内容就有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民自治、村干部视域中的村民自治、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村民自治、村庄次组治的培育与村民自治、黑恶势力与村民自治、后费税时代的村民自治等;乡村治理层面的研究内容,则涉及有社区主导型发展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城乡统筹建设进程中的乡村治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乡贤理事会与中国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研究视角可谓全面而丰富。
二是,该书对于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进行的持续性研究。诚如任中平教授所言,其原本是哲学专业出身,直到2000年前后才开始向政治学领域转向。然而算起来,作者对于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的研究在国内仍然算是较早的。凑巧的是,任中平教授研究转向期间,也正是笔者在西华师范大学就读期间。他作为我的业师,接触自然也较多,由此亲眼见证了他的这一转向。当时笔者还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趣使然,没成想自2002年他以《全面推行和完善村民自治 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题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第5期后,竟一发而不可收拾,全身心扑在了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的研究上,尤其是对于村民自治的研究,几乎与村民自治研究成为显学是同步的。而即便村民自治在实践中遭遇低谷,众多研究者悲观失望,甚至于被个别人惊呼为“村民自治已死”的当下,作者仍然坚守这一领域的研究,并提出了村民自治向何处去的思考及主张,认为“应积极推动村民自治由改革初期以来实行的行政村自治,逐步向新型农村社区自治转型。”应当说,作者对于村民自治的发展及未来走向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而从近几年在广西、广东、湖北等地兴起的社区自治、自然村(小组)自治、屯级自治等经验来看,这种主张显然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至今,作者已在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的研究中耕耘了10余载,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对于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的研究从未中断,经常深入基层调研,重点关注四川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问题,每年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这样的一种持续性研究汇成了本书沉甸甸的成果。这既使我们后学者汗颜,也给了我们极大启发:一项研究,当它在成为显学时积极介入固然不错,而在它作为冷寂下来的领域时仍然能坚持下来进行持续性研究更显可贵,这才显现了对此领域具有真正热情,也才能够终有所成!
上述两个方面特点,也是相辅相成的。由于研究的多维面向,决定了不进行持续性研究,就很难把众多问题与现象观察和解释清楚;持续性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扩展问题的过程,势必带来研究的多维面向。这既是学术研究的客观路径决定,也是作者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使然。当然,该书也存在作为一般论文集所共有的不足:一是文集中的论文,过去已经在各种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过,虽然方便了读者集中阅读,免除了单篇查阅的“麻烦”,但也失却了初次阅读的“神秘感”和“畅快感”;二是由于是论文集,所收入的论文自然难以形成体系。然而从论文集中,尤其是从作者历经十余年的持续性研究成果中,我们却可以严格地审视作者在基层民主治理研究领域曲折前行的真实足迹,也可以从一个微观视角审视这些年来中国基层民主政治演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于此,此书仍不失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作者系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