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阡试行“合作社分红+村干部职业化”激励,让村干部心无旁骛当好脱贫致富“火车头”。(8月4日,新华网)
自去年以来,贵州省石阡县试行了“合作社分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模式,首批纳入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的共有8个村,岗位有村支书岗位和村主任岗位,报酬从每月1800元提高到每月3612元,试着让村干部走上了职业化道路,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首先,提高了试行范围村干部的待遇,每月收入在原来基础上翻倍,最高达到1万元左右。增加了报酬,将提高村干部积极性,增强工作的动力。
其次,探索了在资源丰富、集体产业发达村搞好合作社管理、村干部绩效考核、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赋予“三农”工作现代社会管理特征。
其三,对于试点村干部也是一个锻炼,并且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村级事业,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但是,试行村干部职业化道路,还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动向,还不定能够普及推广,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村不一定好用,主要存在以下难点和非必要性,
首先,对于经济条件一般、资源匮乏、地处偏僻的村来说,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合作社无法盈利分红,工资难以增长,显然也就没有实行职业化村干部的必要。
其次,对于规模小、人口少、工作量不大的村来说,也没有试行职业化村干部的必要性。
其三,村级组织是一个自治组织,村干部是选出来的,除了支书可以任命之外,其余的岗位,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选举。众所周知,选举没有“定数”,选举充满偶然,心仪的人员不一定选得上,选得上的村干部选不一定符合职业化条件;
其四,对职业化村干部的考核指标、考核体系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考核的科学性、考核方法等很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言蔽之,贵州省石阡县在8个村试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模式,虽说试行时间不长,但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手一试,如果成功了,群众很满意,则可以大范围推广。届时,村干部的道路将越走越宽敞。
作者单位:四川省北川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