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凤县落实脱贫攻坚“1221”机制工作纪实
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凤县,9个镇66个行政村(撤并前100个村)分布在3187平方公里的沟沟岔岔,贫困村达5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达3383户9347人,是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县区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怎么干?凤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维国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有一套好的工作机制,这个机制就是‘1221’。主要思路就是开展一项行动,即开展以联村联户联企包抓贫困村包抓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两包’共同行动;坚持县镇村党政组织主抓脱贫攻坚和各级包联干部全覆盖包抓贫困对象这两条主线,推进互助组发力出彩;突出镇村、专项工作组、扶贫工作队的主体责任和各级帮扶单位、包联干部的包抓责任这两个责任;实行一体化考核。”
“三联两包”同行动
全民总动员,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初,凤县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率先开展“三联两包”共同行动,动员全县上下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双石铺镇安沟村是郑维国包抓的贫困村。他多次带领相关部门入村调研,牵头制定贫困村脱帽计划、贫困户脱贫计划,协调落实资金500万元,启动安沟村“三线建设”主题街区和美丽乡村建设,解决阵地建设资金缺口,督促开工建设凤安路,硬化通组道路,修建砂石路,实施小峪河安沟村段河道治理,修建集雨灌溉水窖等等,一件件大事、硬事解决了长期制约该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涂秀兰、杨永莉是郑维国包抓的贫困户。他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帮助维修住房,硬化交通便道,协调解决就业问题,一桩桩实事、好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喇嘛泉村位于凤县南片的深山沟里,交通问题一直是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县委政法委、县总工会、交警大队、恒通公司分别给包抓的喇嘛泉村捐赠水泥50吨,天岳公司捐赠水泥100吨,县教体局捐资3万元,争取资金360余万元,修建9.2公里水泥路,将水泥路修到了群众家门口。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帮扶单位组织近百名包联干部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喇嘛泉村101户贫困户,4天栽植杭白菊、金丝黄菊30余万株。
县委组织部80后干部韩剑被选派到河口镇安河寺村任第一书记。自2015年8月起,他便开始了“娃娃书记”的赶考之旅,从最初的不适应、群众不信任到群众的交口称赞。赞誉的背后,他真情融入“号穷脉”,撸起袖子“拔穷根”,用实际行动向贫困宣战。王曦是县国土资源局的干部,被选派担任凤州镇国安寺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坚持“在一线问计、在一线办公、在一线解难”,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标兵。
崔水林是平木镇刘家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包联干部多次上门动员他依托林麝养殖第一村的优势发展林麝,但因一头林麝需1万多元的成本而犯难。包联干部帮助分析市场前景,协调联系种源、办理贷款,联系村上养殖专家、党员张永博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在包联干部的帮助下,崔水林一次购买4头林麝,去年繁殖3头,卖了2头后,当年就还清了贷款。
据县“三联办”负责同志介绍,全县98个单位联系66个村,2420名干部联系一般户18807户,联系企业115家、个体户324户,包抓贫困村50个、包抓贫困户3383户9347人。一年多来实践证明,“三联两包”共同行动已成为脱贫攻坚的“凤县模式”,成为锤炼干部、走实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互助组真发力
怎么组建互助组?据“三联办”负责同志介绍,互助组主要有四种模式,即:县级领导“1+2+2”互助模式、部门一把手“1+1+8+2”互助模式、其他科级干部“8+2”互助模式、一般干部“9+1”互助模式。由每名包联干部任互助组组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两大作用”,积极开展思想引导、生活互助、生产互帮、举措到户等互助方式,探索“互助组+龙头企业、互助组+合作社、互助组+致富能人、互助组+电子商务、互助组+农技干部”等“五个+”模式,形成一联多、多帮一的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信息互通、产业互助、优势互补、传帮带学、抱团发展、共同致富。截止目前,全县共组建互助组2420个,制定互助组发力计划2420份。
产业扶贫具有稳定性、双赢性、可持续性,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凤县以“村有扶贫产业基地、户有脱贫主业”为目标,以产业扶持政策为引领,大力实施“一户一产业行动计划”,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九个+”产业扶贫模式。
股份制产业扶贫模式。西山村地处偏远,一个村子占据一座山,全村149户村民稀稀拉拉分布于山两边,地广人稀,条件艰苦,贫困户多达43户,贫困发生率为30%,是省定贫困村。该村是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帆包抓的贫困村。她多次深入西山村调研,协调相关部门指导村上成立畅收蔬菜种植合作社,探索“村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股份制产业脱贫模式,吸纳贫困户33户、一般农户46户,土地入股200余亩、现金入股13.1万元,2016年79户社员分红6.81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1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蒜瓣式”扶贫模式。以黄牛铺镇为代表,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合作社出资建“蒜室”,贫困户入社成“蒜瓣”,党支部介入定“蒜量”,走出“蒜瓣式”扶贫新路子。目前黄牛铺镇已有10户贫困户,免费认领香菇种植大棚49个,每个香菇大棚平均投放3500袋菌棒,预计实现净利润1.5万元左右。全县计划投资5000万元,由凤县嘉源合作社和兴农合作社承建食用菌大棚200个,助推贫困户顺利脱贫。
党建领航产业脱贫模式。以红花铺镇为代表,以“党员点单,支部配菜;群众点菜,党员下厨;互助发力,产业富民;党建统揽,链条延伸”为基本形式,通过“摸清供需,联系结对;宣传动员,造血起步;培训督导,保驾护航;开辟销路,无忧脱贫”四个步骤,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互助组+党员+贫困户”的“五合一”党建促脱贫模式和“党员、产业大户与贫困户一一结对”的帮扶形式。
“微心愿”扶贫模式。以留凤关镇为代表,推行“党支部+微心愿+微帮助”扶贫模式,广泛征集贫困户“微心愿”,镇村统一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微帮助”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小难题。
电商扶贫模式。以河口镇为代表,把“互联网+”引入山村,依托电子商务平台,通过1名包联干部和2户贫困户、9户一般户合开网店的“二拖九”模式,推动贫困户增收。
光伏发电扶贫模式。以黄牛嘴村为代表,建立“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成立光伏产业专业合作社,吸纳24户贫困户,安装屋顶光伏50千瓦,预计每户年增收5000余元。
“互助组+”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互助组组长组织、协调作用,探索“互助组+”模式,实现信息互通、产业互助、优势互补、传帮带学、抱团发展、共同致富。县商工局指导陈家岔村组建苗木繁育、药材种植、中蜂养殖、劳务输出互助组11个,把全村60户贫困户分别纳入对口的互助组,对每个互助组大户每年给予500元奖励,对互助组长每年给予400元产业扶助资金,给贫困户每年给予不少于300元资助款。
“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以石窑铺村为代表,引进4家育苗企业,流转土地900余亩,安置当地劳动力60余人,贫困户获得土地租金6万余元,劳务收入23万元。
“党支部+产业基地+贫困户”模式。以留凤关镇为代表,将5个村复垦的近200亩土地转为集体土地,按照“大集体大农庄”管理思路,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基地,将基地产出盈利全额返还贫困户。5个村220户贫困户常年在产业基地务工,预计每户贫困户增收1800元。
“九条铁规”亮利器
全省脱贫攻坚“十条铁规”犹如十把利器,高悬在顶,令人望而生畏。近期,凤县在严格执行全省脱贫攻坚“十条铁规”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九条铁规”,以铁的纪律“亮剑”脱贫攻坚。
铁规一:抓促落实坚持1221机制。把1221机制作为重要保障,把“三联两包”作为凤县的特有模式,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铁规二:时间精力坚持刚性落实。在严格落实周六下基层、每月17日“凤县扶贫工作日”制度的基础上,镇党政主要领导至少拿出7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主抓脱贫,县级领导、部门领导和干部、各镇其他科级领导和干部至少拿出5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村主要干部拿出至少8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驻镇工作队每年驻镇时间不少于100天,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必须长期吃住在村。
铁规三:问题整改坚持协调推进。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每周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专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点评会,每周召开两次村级扶贫队伍联席会,研究问题、解剖麻雀、推动落实。
铁规四:驻村干部坚守《工作守则》。制定印发《凤县扶贫工作队工作守则》,明确驻镇工作队两大任务和驻村工作队七项工作任务,逐级压实工作责任。
铁规五:工作过程坚持阳光透明。把阳光公示贯穿全过程,全程公示脱贫攻坚工作内容、过程、结果,让整个工作置于阳光监督之下。
铁规六:督查巡查坚持常态长效。设立县人大日常监督组和县政协社会评估组,成立9个专业督查巡查组,实行脱贫攻坚交叉检查、巡查、暗访和通报制度,实现督查常态化。
铁规七:违纪线索坚持有奖举报。县纪委设立县级举报中心1个、镇级举报中心9个,对外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受理扶贫领域涉嫌违纪违规问题的投诉举报,对举报人提供准确信息的进行奖励。
铁规八:下乡走访坚持不碰底线。刚性要求各级包联干部坚守“八不准、三防止”纪律要求,即:不准接受基层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土特产和钱物,不准参与公款消费,不准向基层提不合理的要求,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有违当地风俗习惯的事情,不准扰民、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准搞层层陪同和迎送,不准歪曲传达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防止增加基层负担,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弄虚作假。
铁规九:帮扶责任坚持一追到底。出台《凤县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凤县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分别列出县级、镇级、村级、扶贫部门、专项工作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等7类责任清单25项,对出现7类39种情形实行责任追究。
作者:凤县县委农工部副部长、政研室主任、统筹办主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