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刚刚您也提到一些农产品面临着压产能、去库存的重要任务,请问农业供给侧改革将如何具体展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如何具体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
韩俊: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围绕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扩大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是一个总的要求。
供给侧改革,中央一号文件有很多重要的政策部署,从当前来讲,我们归纳了一下,主要是抓好这样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调结构,要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一号文件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的观念,也就是不能单纯以增加产量论英雄,要念好山海经,要唱好林草戏,要合理开发更多农业资源。特别是提出要统筹粮精饲发展,要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这是调结构。
第二,提品质,下大力气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适应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升级的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特别是要提高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的信任度,这一点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对农业的发展来讲。
第三,促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为传统上的农业就是提供农产品,实际上农业是接二连三的,不光是提供产品,不光有生产的功能,它还有生态的功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农业,要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要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的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
第四,去库存。现在粮食、油料,很多农产品的库存相当庞大,去库存有一个过程,我们在去库存的过程当中也会把握好节奏,要防止打压现在的市场,因为现在农产品价格很多已经在下行了,如果把握不好节奏,可能下行的速度会更快一些,特别是玉米,刚才陈主任已经讲了,因为粮食是商品,有的库存时限是有要求的,玉米库存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计划。
第五,降成本。这个潜力是非常大的,就是着力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流通成本、营销成本。比如说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的使用,把生产成本降下来,通过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降低农业的服务成本,实现节本增效。
第六,补短板。大力弥补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比如说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业在生态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要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规模,要治理面源污染,推动绿色发展,这是讲的关于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六项重要工作。
有一点需要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不是说粮食不重要了,还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的生产能力。当然粮食生产要尊重市场规律,要顺应供求的变化,要实时调整粮食的种植结构,特别是玉米非优势产区,要把产量压下来,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真正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调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注意到这次又把转基因写到了一号文件里,这次的用词是“慎重推广”,跟去年加强科普是不太一样的。想请您解释一下今年的转基因政策会不会有一些变化?
韩俊:
新一轮的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我们作为一个13亿人的大国,我们也不能落伍,所以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我们一定要抢占技术的制高点。
第二,从国际上来看,虽然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规模可以说是不断扩大,所有转基因产品在商业化种植之前都经过了大量的安全性研究和严格的评估审查,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有权威性结论的,任何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可以说与传统的食品一样,它是安全的。我们国家对转基因技术的政策是一贯的,是明确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来慎重推广。这里特别强调了要加强监管,从已经查处的极个别地区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情况来看,确实对转基因的监管还要进一步强化,要加强日常监管,要严格监督执法,特别是要严把三个关,一个关是研发试验关,二是品种审定关,三是生产流通关,一定要从源头上防止转基因的种子没有经过审定就非法流入市场。公众对转基因产品存在担心,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政府除了加强监管以外,要落实好转基因产品的强制性标识的要求,要保证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有知情权、选择权。
中国保险报、中保网记者:
我们知道近年来为了应对农户农产品价格所带来的市场波动的风险,我们试点的目标价格指数保险,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都对此有所提及。我的问题是这些年试点情况在全国范围来看是怎么样的,下一步的推动计划是怎样的?
韩俊:
我们的农业保险,除了政府前些年提供保费补贴,我们把它叫做具有政策性的农业保险以外,最近几年在中国保监会的大力推动之下,农产品的目标价格保险方面的试点发展得非常快,据去年下半年了解,据保监会提供的材料,起码已经有18个省份在开展这方面的试点,我们对这个问题也召开了一些座谈会,也做了一些了解,这个主要还是以地方为主在探索,现在比如说我们有一个价格调节基金,很多地方是使用这个价格调节基金来支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这方面有很多很好的案例。比如说甘肃定西中药材的目标价格保险,中药材的价格这两年波动非常大,由一斤一百多块钱掉到十几块钱。在保监会的支持之下,有关保险公司积极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在定西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以后,种植中药材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否则农民可能就是血本无归。现在上海对蔬菜提供这方面的保险。
总之,就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这件事刚刚起步,覆盖面还比较窄,这项保险是深受农民欢迎的。从试点的情况来看,需要加大政府对它的支持力度,使它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制度。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光韵农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