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很多做农业的人,根本不懂得农业是什么,做的是没有灵魂的项目
小编寄语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除了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更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角度再次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无庸质疑,休闲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立足乡村的,要发展休闲农业,就不得不考虑乡村问题,而乡村问题不仅仅是让村民住上楼房那么简单,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篇短文,是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在第二届新农人“引爆休闲农业新时代论坛”上的演讲,朱教授对用现代化方式再造乡村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这篇演讲虽然简短,却告诉大家,开发休闲农业,一定要从乡村价值出发,否则只会是本末倒置,不能长久。
做休闲农业心态很重要,切勿贪大利。
先从一个实例说起,在九十年代初北京某村的农宅经整体改造变成了一栋栋二层小楼,一度被人们所吸引:看,我们农村建别墅了。但后来人们并没有选择入住这些别墅。因为他们丢失了乡村的文化,这些别墅既没有城市的繁华,更没有乡村的魅力。这个实例本质说明了很多做农业的人,根本不懂得农业是什么,做的是没有灵魂的项目。
目前乡村面临着很多问题,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都在加速中国乡村的消失,很多自然村由于家庭式的迁移,变成了边缘地区。乡村人搬进了城市,造成了乡村文化的流逝,也就造成了乡村价值的流逝。而乡村价值正是休闲农业的价值之一。
乡村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生产价值(经济功能),乡村有农业的生产功能、农村手工艺生产、农村的服务功能。比如编织品农产品等等。
二是乡村的生态功能:如天人合一的理念(尊重自然),村落的有机循环,低碳生活方式。
三是乡村的生活功能:宜居的环境,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去成本的消费方式,群体闲暇活动,这个功能也是乡村农业的价值之一,比如一个农庄的项目就是驴拉车旅游,20元一位在驴车上“享受”,就是有很多游客喜欢这个项目。
有人说创意农业需要高科技,但也不尽如此,比如“牛稻米”的景观,这里不允许有拖拉机,播种机。只有原始乡村的牛耕作,但是游客反而纷纷购买他家稻米。
最后说说村落的教化功能:在乡村,孩子们学习到了勤俭品质、自然知识、人际交往(礼与秩序)、了解民俗活动(节庆与习俗)。越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越是喜欢把孩子送到乡村去体验。不是带孩子学钢琴,而是引导孩子劳动,陶冶情操。乡村给孩子的那种体验,是城市无法给予的。
如何挖掘乡村的价值,去迎合城市人们的胃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和钻研的。要发展休闲农业,必须要坚守乡村自身的价值,才能做好乡村旅游,做好休闲农业。
朱启臻教授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社会学系主任、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特邀理事,全国工商联扶贫委员会委员等职。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三农互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