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以“数据驱动 开放融合 ”为主题的“2019中国电子商务大会”5月29—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农村电商专家魏延安受邀在电商扶贫论坛上作“电商精准扶贫路径创新与实践探索”的主题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速记。
这些年在不同场合就电商扶贫问题探讨了很多,今天想从四个方面简单的报告一下电商扶贫到目前的一些实践探索。
当前电商扶贫的主要进展
首先说主要的进展。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最核心的就是中央的政策推动。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在2015年中央第一次发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文件里面就提到了电商扶贫工程。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牵头16个中央部委印发了电商精准扶贫的意见。去年中央发的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又对电商扶贫提出了殷切期盼。
在中央的鼓励下,我们的电商扶贫实践大概有四个方面在推动:
一个是最积极的,当然是贫困地方的党政领导和地方政府,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第一个电商扶贫示范区在甘肃陇南,这几年各个地方都非常重视电商扶贫,纷纷开始自己的探索。
第二个离不开各大电商平台。中国的电子商务最主要的交易牢牢掌控在各大电商平台,也很高兴的看到,在国家倡导下,按照商务部通报,阿里、京东、苏宁等29家电商平台都开通了电商扶贫频道,愿意拿出比较宝贵的平台资源和流量支持贫困农产品的销售,这是非常好的。
还可以看到以新农人、工商业等为主的社会各界的自发探索。我们现在看到的上行的几百亿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中,大量有情怀的新农人和青年电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愿以自己的青春热情参与这个事情。当然包括一些工商企业界以消费扶贫定制等方式来参与,这是可喜的。
系统回顾下这些年的探索,电商扶贫从前期的自发推动、个别推动到今天我们已经形成了共识,正在协同推动。
最早的电商扶贫实践如果要追溯的话,可以追溯到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当时已经有一批年轻人在电商上开始销售贫困地区的农产品。2011年以汪向东老师为代表的专家们,开始呼吁电商扶贫应该进入扶贫政策。2014年电商扶贫正式确认为十大扶贫工程之一,2015年电商扶贫模式开始推广,今天电商扶贫的内涵空前得到扩展。过去我们是帮贫困户卖东西,现在我们推出了广告扶贫、消费扶贫等,这些都是非常新颖的东西,而且特别切合电商和市场的逻辑,这给电商扶贫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电商扶贫的主要路径
第二个是目前总结的电商扶贫路径。隔一两个月,我的文章就可以修订一下,因为各地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我归纳了八种电商扶贫目前可以在面上看得见的模式。
第一个,当然是我们最常见的,把贫困户中愿意自主运用电商脱贫的人培养成电商创业者。所以,我们这些年在贫困户的电商培训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也推出了一批典型。特别是在这中间,值得让人关注的一个群体,就是贫困地区的残疾人电商创业,出现了很多让人可歌可泣的典型,他们一定是整个电商扶贫实践中值得关注的群体,也是我们自强自立非常好的典型。
第二个,如果我们的贫困户没有能力怎么办?就是平台、电商企业包括服务商共同参与,帮助贫困区的农户销售农产品,这是我们经常看到。当然,这种路径也是比较艰辛,不是贫困区有产品就可以卖,贫困区很多产品有,但是不批量,不标准,很多贫困地区的领导在讲,我们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只差“一朝选在君王侧“。实际上贫困区的农产品在上行过程中发现没有品牌、包装很落后,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消费者的体验并不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第三个,目前电商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我们有4000多万人从业,可以充分吸纳贫困户去做电商的从业者,也可以实现致富,比如当快递小哥。
第四个,电商是一个很大的生态体系,我们在这中间其实还有很多的创业机会也可以抓得到,我们发现许多年轻人可以做客服、美工、数据分析师、文案的创作者,包括贫困地区出现一批网红人物。比如抖音上扶持的巧妇9妹,粉丝接近1000万,能把当地的产品通过视频和直播卖出去,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微博上也活跃着大量新农人,左手微博,右手网店,自我代言,销售家乡的农产品。
第五个,我们现在抓的很紧的消费扶贫。消费扶贫这个事情,人人可为。消费扶贫如果放到五年前可能很难,但是今天很容易实现,因为有快捷的网络,众多的电商平台,发达的物流体系,能触手可达。我看到很多消费扶贫写的宣传语很好,比如2018年的10.17电商扶贫论坛上,当时吉利负责人说,在员工食堂贴的标语是“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成为我们最幸福的期待”,这个话非常好,我们要传达这种美好信号。
第六,开展便民服务。中央一直讲发展数字经济,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弥补城乡公共服务的短板。电商下去之后带来的便民服务,如果有站点在村上,我们取快件很方便,老百姓可以在这里买票、挂号,甚至是金融服务,这些基本服务很需要。
第七个,通过电商带动社会性的帮扶。我们可以看到开展的很深入,特别是在公益方面,各家都提出一些很好的项目。比如阿里巴巴开展的顶梁柱计划,通过电商渠道的社会募捐,交给扶贫基金会和专业保险公司开发针对贫困地区主要劳动力因病致残致贫的帮扶,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第八个,就是我们现在看到通过电商下去之后,手可以伸的再长一些,推动互联网+农业,这可能是更长远的,对贫困地区的未来发展更有意义。
贫困区域的电商扶贫探索
第三个我想专门点一下地方探索,因为贫困地区的电商扶贫最主要的一线推动是在县级党委政府,这几年可以看到这些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对电商扶贫非常重视,都在想着各自的办法推动。我点了6个县:
第一个是甘肃成县。成县是最早以政府推动电商扶贫的地方之一,他们的主要方式是在党政领导的带动下全体上,所有的农民愿意都可以免费培训,开店就有补贴,销售达到一定程度就给奖励,物流的价格可以补贴到很低的程度,让山货走出去。
元阳这个县的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但是哈尼梯田大家一定知道,元阳做的是以旅游电商为切入点的一系列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你在元阳看哈尼梯田,他马上跟你说梯田里长的红米很好,红米配菜,推动当地的民俗餐饮、民宿等一整套开发。
新疆阿克苏的糖心苹果概念完全是网上推动起来的,在严格的苹果概念里是没有糖心苹果这个概念的。传统苹果生产区有三座大山,陕西、山东、甘肃是我们国家最主要的苹果产区,主要从品种分,从品质分,比如品种要分是红富士苹果还是红星苹果还是国光,再分早熟、中熟、晚熟,红富士会分条红、片红还是什么的。但是阿克苏糖心苹果通过网络化推动,糖心苹果的概念深入人心。
安徽砀山的梨是出名的,但是网货出去的时候最主要是黄桃罐头,通过“让你找回儿时的记忆”,把黄桃罐头重新推出江湖,风风火火,带动的增收就业创业效果明显。
山西隰县这个地方很贫困,但有一个独家的宝贝,就是玉露香梨,这是一个杂交品种,非常好,口味独特,他们把这个品种抓住,做品牌化、电商,带动当地的脱贫致富,是从一个单品的品牌化切入,走得也很好。
四川仁寿给我们的启发是,原产品销售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线上、线下同步推动和生鲜产品、加工产品的同步推动。仁寿搞电商扶贫的时候很聪明,你买我的枇杷我就送你枇杷露,结果枇杷露卖断货了,枇杷露可以随时喝,不受季节影响可以卖,最关键的是枇杷露是食品加工,可以给当地带来税收,光卖原产品政府没有收入。良好的电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给贫困地方增加一些税收也是非常好的,结合起来更好。
电商扶贫面临的现实问题
问题主要是六个。
第一,干部和群众的思维还有待转变。在对电商扶贫这个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上有些慢,特别是许多地方正在紧盯目前的“两不愁、三保障”,对创新的扶贫载体关注度不够。
第二,参与电商扶贫的各方力量有待协同。比如一个问题,物流。我们的物流在贫困县目前处于资源高度分散、不经济的状态,各家电商都下去,各家的物流都下去,成本都很高,我们一直倡导第四方物流,上面千根线,底下一针穿,但大家资源合作的意愿和具体合作的程度目前还不理想。
第三,电商扶贫的视野有待开阔。目前地方党政和社会都是高度关注怎样通过电商零售渠道销售,许多大宗农产品是可以通过批发渠道走的,也可以走线上的批发,同时我们可以和新零售结合,也可以做加工品,做创意。所以我一直提倡,大宗农产品不妨找一亩田、中农网这些B2B类的网站做一些大规模的推广。
第四,群众生产习惯有待养成。我们在电商扶贫中不是说没有出过问题,我们是在问题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比如对贫困户的群众,有一个问题接受不了,农民长期养成的习惯是大堆卖,电商要求农民在地头就分级,农民很不习惯,导致农民在装货时的品控不严格,会出现混装,就是消费者收到以后大小不一、体验感不好,这不能从道德的角度来批判农民,说农民的道德素质不行,而是因为农民没有经受过严格的市场经济锻炼特别是电商的锻炼,这点上要和农民推心置腹给他讲道理,说如果你按我的标准化走的话,多受一点麻烦,你可以增收多少,要用利益、实惠去和农民打交道,引导他接受这个。
第五,各类人才短缺。我有时候开玩笑,现在有的时候到一个地方新开展电商扶贫,已经不是补哪块短板的问题,而是我们根本没有木桶,需要一块一块摆在那拼。现在我们缺三类人,第一党政领导里面缺懂电商的人,第二是一线指导人员不熟电商,第三是一线操作从业人员极其短缺。我们想一下,电商要把农产品从扶贫原产地搬到城市餐桌上,十几个环节都需要人,但是现在贫困地区很短缺。
最后,是基础设施一直困扰我们。我在贫困地区调研,华东包括陕西西安物流非常方便的地方,快递三公斤首重可以打到3.5元,贫困地方最高的一单首重一公斤28块,这些创业青年跟我不要提三块五,我们幸福的期待是6+N,首重6块我可以接受,每加一公斤你加一块最好,贫困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我想说的是靠目前的直线思维推动是不行的,我们要跳出思维定势,在贫困地区进行资源有效整合,如果不这样,我们还会很困难。
推动电商扶贫的建议
我的建议有四条。
第一,理性认识电商扶贫。我们的电商扶贫到底是什么,难道电商扶贫就是简单帮农民卖几件货吗?我们应该把它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义结合,我们是为了这个目标去的,而不是为了展示我卖了几斤货来作秀,我们要做的是和公益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完全结合起来,这些电商都可以干。
第二,加快解决面临的难题。我从2015年开始讲电商扶贫面临的困境,讲了几个问题,到现在问题还在。我们现在要怎么办?就是从最薄弱的关节开始,大家合作起来破解它。这需要平台、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比如如何解决农产品上行原产品不够标准化、没有品牌的问题,不能再批评当地政府太落后,而是做电商的要把手伸的再长一些,比如农村淘宝就是把手伸到原产地,我实在等不急,我自己干,我把体系伸下去。京东也是一样,怎么种、用什么肥料,我一口气扎到源头,然后搬到平台,这时候东西就符合要求,标准化了。所以我们现在要想办法。
第三,提升贫困主体的获得感。我们实际也发现问题了,什么问题?我们简单的把帮助贫困地区卖的东西等同于电商扶贫的成绩,简单的把帮贫困户卖的东西的额度等同于帮贫困户增收的额度,把简单的帮这个村卖的东西等同于帮这个村某个贫困户脱贫,这都不够精准。所以在实际调研中会发现,我们的电商扶贫成绩可能宣传很多,但是贫困主体农民的获得感并不强,下一步我们要在精准上下功夫,我们要精准确定,你帮了哪一户卖了东西,你通过帮他卖东西到底增收了多少钱。这才符合中央要求的“精准扶贫”的要义。
第四,我们要探索如何有效的合作。我发现在电商扶贫这个事上,政府、平台、传统企业、服务商、电商创业者、普通农户,六大力量必须协同,缺谁都不行。特别是那些非常高度自信的电商平台在下乡搞电商扶贫过程中,我都委婉的劝诫过,你一个人在贫困地方不行,我们现在必须坐在一个桌子上,围绕脱贫攻坚共同大合唱。
时间关系,上午和大家简单的交流这些。总体来讲,我对电商扶贫这个事情充满了信心,因为我们的电商基础设施空前的在加速完善,我们大家的共识在空前的凝聚,各方的力量还在加倍的努力,我觉得电商扶贫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为我们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全面步入小康一定会做出更多贡献。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