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今日头条

韩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展和未来安排

[ 作者:韩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3-08 录入:王惠敏 ]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一年多来,乡村振兴战略开篇布局,有序推进,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基层干部的热烈响应,全社会重视乡村的意识空前提高。下面分三个部分来介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展和未来安排。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年来的重要进展

一是加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顶层设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战略框架,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201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层面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同时召开了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些工作重点。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统深刻阐述,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重大。特别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接下来还要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法》等。

二是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总体要求是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五级书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责任人。多数省份到2018年年底都专门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不少省份由省级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各个省结合本地实际印发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一些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等。

三是制定并出台了一些政策方案和重大举措。例如,已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针对制约乡村振兴人、地、钱等方面的问题,各部门、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一些新的解决办法。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工作层面存在着一些倾向性的问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克服和突破。

一是需要克服两种倾向性的问题。一种倾向性的问题是一些地方没有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一个优先位置,在干部配备、资金投入、资源倾斜等方面,停留在号召层面。另一种倾向性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对乡村振兴的期望值过高,盲目提档加速,急躁冒进,层层加码,追求短期速效。

二是需要突破三大制约因素。其一,投入不足的制约。在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与乡村振兴任务相匹配的投入保障机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单靠地方财政、仅靠现有的投资渠道和投入规模是远远不够的。其二,人才匮乏的制约。振兴乡村需要人才,要留住人才,也要引进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是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三,建设用地缺乏保障的制约。很多地方反映,下达给地方的建设用地指标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保工业发展,保城市建设,保重大工程,农村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在建设用地方面是缺乏保障的。与此同时,农村也存在比较多的闲置零散的建设用地。所以,一方面农村守着很多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农村又没有建设用地用,这是一个困局,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三、乡村振兴战略未来两年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后两年的“三农”工作作出了一个全面部署。

一是要集中力量完成“三农”工作硬任务,关键是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今明两年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必须对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三农”工作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底线任务、重中之重、急中之急。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要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解决区域性的整体贫困。要重点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提高脱贫质量,实现稳定脱贫,防止和减少返贫,需要研究建立防止因病返贫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坚持在脱贫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贫困人口退出以后一段时期内帮扶政策不变、力度不减。

二是要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关键是要保障粮食安全。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必须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毫无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添底气,增加回旋余地。对粮食的供求形势不能过于乐观,要加强粮食产能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稳定对粮食的各种支持政策,调动地方抓粮、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既要稳定稻谷、小麦的生产,同时也要稳定玉米的生产。

三是要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起步期的重点任务。今明两年仍然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期,“三农”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安排,完成好起步期的各项任务。其一,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修路难、如厕难、环境脏乱差,仍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已经制定了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是围绕生活垃圾污水的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任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必须得到根本性改变,起码给农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于此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尤其是在贫困地区,最重要的任务仍是脱贫攻坚,其他工作不能喧宾夺主。其二,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的文明程度。要加强乡村治理,加快形成“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四是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做好“三农”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大方针。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在要素配备上要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要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要优先安排。四个优先中,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是最重要的。初步测算,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大约要投资7万亿以上,必须建立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对于财政,要把“三农”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对于金融,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农村金融要回归本源,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对于土地出让收益,要把“调整土地出让收益的支出结构,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这个硬要求落实,尤其在县市一级。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构建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农村能够不掉队,农村能够赶上来,农村能够全面振兴。

作者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本文根据作者在“清华三农论坛2019”主论坛上的演讲整理,经本人确认并授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