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今日头条

李晓玲:推动乡贤还乡,助力乡村振兴

[ 作者:李晓玲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9-03 录入:王惠敏 ]

8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故园今日新》的评论。乡村是组成国家的细胞,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中国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古国,乡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决定了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

乡村还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则体现了我们的软实力。

当下,乡村的魅力还在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寄托,在于“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乡土人情和村规民约,在于那些朴素的生活智慧和草根信仰。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今天,乡村更是我们心灵皈依的故园,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之所。

“乡贤还乡”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也使得木垒这个新疆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一体多元文化传承更加鲜明。新型知识分子自觉担负起了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历史使命,文人学者艺术家们用最自然、最环保的方式保留了乡村原有的文化形态和传统人文,朴实勤劳的乡亲们则在热切地迎接新“乡贤”们带来的先进实用的经营理念和文学艺术氛围的同时,也分享了名人们有意无意中播撒的扎根乡土的乡建理念和现代文明,汲取了他们传递的创造美好生活的自主意识和发展自信。

现代化变迁中的农村应该成为“生产生活有保障的生活乐园,道德之美的心灵家园,生态之美的休憩田园和民族记忆的历史故园”,让回乡返乡入乡者,把乡村真正当成安顿此生的家。这个梦正逐渐成为现实。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