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今日头条

徐匡迪:从单纯城镇化走向城乡融合发展是必然之路

[ 作者:徐匡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04 录入:吴玲香 ]

40年快速发展后,中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

6月2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8年会”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城镇化新阶段”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会议间隙,他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徐匡迪向记者表示,从单纯的城镇化走向城乡融合发展,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所有乡村不可能齐步前进,有的发展快一点,有的慢一点。”他从乡村振兴讲起。他表示,乡村的振兴实际上是经济不断更新、动能不断转换的过程,“就是要把传统的一产和二产三产结合起来。”

他举了一个例子。新疆的西红柿是全世界最好的,但过去由于运输成本过高,往往烂在地里,如今变成西红柿酱,保存时间延长,也不愁销路,“承包”了多家全球知名的西式快餐店。“所以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品的效益,必须用现代化的方法,过去讲机械化,现在主要讲信息化,包括电商的方法、网上预订的方法,同时也要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他说。

徐匡迪直言,过去二产、三产在城市里,一产在农村,“现在要变了”,他向记者表示,一方面县域要统筹,同时要以企业为核心,不再是由农民单干,“所以我觉得,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

他还强调,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中,必须着力保护生态与历史文化名镇和古村落。

“今天的旅游已不再是游山玩水,要有文化,而古镇保护好以后可以发展旅游,传承文化、进行民族教育。”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这个市场开发的潜力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生活水平已明显提高,旅游人数增多、需求扩大,但目前层次还不够高,包括古镇的过度商业化、导游的文化水平,对古镇、民居的建筑特点也理解不深,游客也往往走马观花。

在徐匡迪看来,可学习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家旅游业发展经验,“这些有深厚文化的欧洲国家,旅游业非常发达,在三产中的占比也很高。所以古镇是很大的资源,保护好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和旅游业收入都可大大提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02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