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乡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首选战略,把产业培育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首要工作,坚持政策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集中、人才向工业聚集,着力培育百亿产业集群、十亿企业方阵和亿元税收企业,机电产业聚集三一起重机、楚天科技、飞翼电器等规模企业130家,成为全县首个百亿元产业;食品产业加加集团、青岛啤酒、宏全食品等企业主导区域市场,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批准为“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园区”;新材料产业引进邦普科技、海纳新材料等127个企业和项目,成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010年,三大产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90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63%;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69%,带动实现县域生产总值490亿元,财政总收入25.5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第68位,中部十强第6位。

一、致力做实政策引导产业发展。一是强化支持政策。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从税费、用地、信贷等方面支持产业发展;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县财政预算每年增加500万元,2010年达4000万元;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股本金扩充至1亿元,全力解决企业贷款难题;完善信贷投放激励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定期推介优秀企业和项目。针对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推出 “暖心、减负、分担、服务”的系列政策,县财政投入3000万元给予重点产业项目贷款贴息,支持企业轻装上阵,助推产业逆势扩张。二是强化激励政策。坚持“兴工是功、无工是过”,把推进工业经济和产业发展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部门和园区绩效考核,作为领导干部实绩评价的重要内容。连续四年召开高规格的工业经济大会,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资金,重奖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和优秀职业经理人,并对获奖人员在子女就学、个人就医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让创业者受到尊重、投资者受到保护、先行者受到肯定、实干者受到优待。三是强化限制政策。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针对部分传统分散型企业,加大整合力度,提高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先后整合关闭小纸厂、小煤矿、小花炮企业近百家。

二、致力做大平台聚集产业发展。把园区作为承载重大项目、聚集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做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形象,明晰产业定位,推动企业向园区聚集、资源向园区流动。借势大河西先导区战略的实施,邀请专家对园区定位、功能布局、整体形象和持续发展等课题进行研究;引导园区多元融资,县财政通过税收分成和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支持园区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加大对工业小区的投入,近三年投入园区道路、水电、燃气、绿化等配套设施30.8亿元。县经开区进入快速成长期,一期25平方公里规划、二期40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重点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入园企业达148家,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成功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洲新区从一片荒芜之地迅速崛起,近期19平方公里、远期55.6平方公里规划基本完成,建成园区道路40公里,以金洲大道为主轴的五纵五横发展框架全面拉开,累计引进企业102家,税收连续三年翻番,2010年突破两亿元大关;夏铎铺机械工业小区、城郊再生纸产业小区等乡镇工业小区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致力做强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坚持招大引强、扶优扶强,一批经营理念新、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迅速成长,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加速聚集,全县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20家。一是强力招商引龙头,壮大产业规模。强力推进产业招商,分产业成立专业招商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项目;强力推进全民招商,明确每个县级领导每年必须引进一个产业项目,凡没有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的单位不得评为四好领导班子,2010年三个重点产业引进启动项目19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完成投入67.9亿元。二是支持创新强龙头,带动产业升级。坚持把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获得国家专利、建设研发中心、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激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进自主创新,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升产业内生动力和综合竞争力,楚天科技拥有专利近400项;红宇耐磨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飞翼电器填补国内高速铁路专用泵设备空白;族兴铝颜料、长宁炭素等4家企业成为行业标准制定企业。三是创建品牌树龙头,提升产业形象。强化工业、科技、质监、工商等职能部门协调联动,指导和帮助企业争创品牌,成功创建国家级品牌15个,省级品牌53个,成为中部地区创建国家级品牌最多的县之一。圣得西等4家企业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加加被评为中国名牌。支持品牌企业扩大生产、二次创业,青岛啤酒启动纯生线建设;华良中意收购伊莱克斯长沙基地,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目录的企业。

四、致力做优环境保障产业发展。自2005年以来,积极实施产业整合,围绕支撑县域发展的重点产业,开展“两帮两促”经济服务活动,实行一个产业、一名县级主要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发展规划、一套优惠政策、一个考核办法、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深入调研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审批、用地、水电、协调等具体问题;全力优化政务环境,强力推进一家收费、全程代理和挂牌保护,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总体下降30%,行政审批时间通过流程再造在法定基础上压减50%以上;将每月120日定为无检查日,公布县级领导和部门、乡镇党政一把手电话号码,随时接受社会监督,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典型事件和破坏项目建设环境的行为,努力为企业解决围墙之外的所有问题,让业主专注于企业管理和长远发展,充分调动了全县上下谋划产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简介:黎春秋,历任长沙市南区政府办副主任,天心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支部书记,天心区园艺场党委副书记、场长、党委书记,街道工委书记,天心区政府副区长,中共长沙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常务副县长,20084月至今任中共宁乡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文章来源:2012年1月《湖南领导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