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科院青年论坛聚焦“乡镇政府转型”            

3月18日,湖南省社科院青年论坛再次开坛,本次论坛由湖南社科院培训办、农村发展研究所、团委共同主办。担任此次论坛的嘉宾是农发所副研究员常伟博士,他所做的主题报告是《乡镇政府转型——基于农村公路建设视角》。论坛由院副巡视员方向新研究员主持,院青年科研人员和蓝山县在院挂职学习干部参加了此次论坛。

常伟博士在主题报告中探讨的问题是,在重大基础性制度发生变化后,乡镇政府的工作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试图从实践经验中总结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具有普遍意义的可行路径。常博士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中国基层政权的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国秦汉以来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并以乡村公路建设为主线,分析了政府对乡村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情况。他认为,乡镇政府的转型目标是从经济建设型向服务型转变,转型的现实困境是现有的财税体制导致的基层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因此,行之有效的乡镇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农民与乡镇干部缺乏良性互动,对乡村干部缺乏有效的约束与激励。这也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不高的根源。

报告结束后,论坛听众与常博士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尤其是2006年农业税取消后,基层政府与农民关系的变化对乡镇政府转型的影响?乡镇政府在乡村道路建设中到底发挥什么作用?通过探讨,大家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乡镇政府虽然很难提供“真金白银”,但却可发挥一定的组织协调作用,没有它还不行。大家还对传统民间组织资源参与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很感兴趣。再如,理想的服务型乡镇政府究竟是什么样的?常博士认为,对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要弄清究竟哪些是乡镇政府应该承担的,哪些是乡镇政府可以做好,哪些又是做不好的,还有哪些只能是可以随着民间社会的发育而逐步让渡出去的,搞清了这些问题才可以对乡镇政府的职能有个理性的认识,也才有助于乡镇政府的转型。

探讨结束后,副巡视员方向新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说,常博士对乡镇政府现实困境的分析和对策的思考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但更大的意义是涉及了政府转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财税体制三者之间的关系。除了乡村公路建设,此类问题还将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有更突出的反映。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的财税体制是财权上收,事权下放,而转移支付的力度又很不够,财权事权不匹配。我国解决这个问题既有急迫感,又任重道远。

(吴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