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工业经济暨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全体与会人员紧紧围绕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加快汉寿工业发展,既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在又好又快上求突破,又要立足现有基础,切实在做大做强上抓落实。具体来讲,主要形成了以下五点共识:
一、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必须选准突破口,切实突出查找问题。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工业经济发展上,领导越来越重视,重点越来越明确,氛围越来越浓厚,势头越来越看好。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项目深度开发不够,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产业结构不优,适应宏观调控的能力不强,工业投入特别是新型工业化投入较少,节能减排压力很大,有些项目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本和管理能力进入园区,导致“流产”或者推进缓慢。二是园区发展速度不快。开发区管理体制不顺,发展规划执行不严,开发建设起点不高,基础建设投入不大,项目投资强度不够,项目布局零散无序,园区管委疲于应付。三是服务水平不高。缺乏发展工业经济方面的人才,未能在开发区实现“一站式”服务,服务时效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实际困难较多。特别是企业融资困难,部分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优,加重企业负担和阻工事件时有发生。五是招商奖励政策没有和责任联系起来,不足以激励单位和个人,征地拆迁补偿执行标准和项目建设调度不统一。会议强调,发展汉寿工业,必须从努力破解这些难题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突破。
二、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必须把握主攻点,切实突出园区建设。会议认为,汉寿经济开发区经过1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正日益成为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以此为基础,必须切实突出管理体制、园区规划、基础建设等工作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完善领导机制,努力加大投入力度,采取超常措施加快开发区发展。为此,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李学文建议,要切实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真正使园区管委会专职协调园区建设和发展。要在园区实行“一站式”服务,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集中优势兵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严格执行园区规划,变当前项目零散布局为适度集中,以防土地资源浪费和用地紧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兴华认为,开发区的有效用地非常有限,3年之后就可能出现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为此他建议,一定要加强开发区土地供用研究,什么性质的企业,什么规模的企业,什么发展前景的企业,用多少土地,用什么样的地块,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同时建议常务副县长集中精力抓开发区建设,切实增强园区开发建设的财力保障。县委副调研员、县人大党组副书记杨开政建议,加快开发区发展,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每年投入2000万,连续投入5年;关键是赋予园区职能,特别是赋予开发区“一站式”服务职能,一个项目落户以后不需要任何县级领导协调,由开发区全程负责协调调度;方向是建园中园,按照园区规划,实行产业和行业集中,这样既有利于污染治理,也便于企业技改和扩建。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百艳建议,园区建设一定要突出产业定位,切实执行发展规划,努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蹇斯勇建议,对开发区项目建设要实行统一调度,在投入机制上要有统一预算,同时要尽量降低政策门槛特别是土地价格,重点为企业搞好环境、政策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服务。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邱晓彦建议,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切实搞好园区规划、道路建设和山地平整。县委副调研员、县政协党组副书记谢贵爱建议,5平方公里开发区域应由开发区归口管理,而且要科学布局,整体开发,统一建设,统一补偿标准,凡涉及到开发区的问题,都由开发区自己去协调处理。县政协主席施隆庭建议,要切实增强开发区的行政功能,配强开发区的工作班子。县委副书记张克武建议,要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开发区除搞好办证、土地开发等工作外,应积极提供人才培养、项目库建设、资本市场的建立等服务。同时,在项目选择上要精益求精,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不能进入园区,应该多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大项目、好项目。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政府贴息、向银行贷款和商业化运作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切实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县商务局局长周立平建议,开发区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不能民居与工厂混杂。县发改局局长夏吉平建议,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每年不能少于5000万,对于资金来源,外地有成功的经验,关键是领导要下定决心。县工业发展局局长周小良建议,加快开发园区建设,必须转变思路,实行封闭式管理、负债式经营和滚动式开发。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邓湘仁建议,政府要切实保证先行征地拆迁的投入,严格执行节约用地方针,借鉴外县做法实行先建设后办证,对没有达到规定投资强度的,不发给相关证件。经济开发区主任宋国标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振奋精神,加强学习,团结奋进,努力推动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必须调动积极性,切实突出招商引资。会议认为,面对目前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态势,招商引资仍然是增强发展后劲的第一选择和加快发展速度的第一载体,必须坚持用最新的观念谋招商引资,用最强的领导抓招商引资,用最好的机制促招商引资,用最优的环境保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此,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兴华建议,要把招商任务的层层分解真正抓落实,招商重点则应放在引进战略投资上,哪些行业、哪些老板来战略投资,都要进行认真研究,而且要进行试点,通过典型来指导面上的工作。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百艳建议,招商引资不能靠碰运气,首先应把基础性工作抓到位,把项目做多,把信息做大,把政策吃透。各个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关系扩大项目源,并定期向招商局申报。政府可聘请知名度和诚信度高、资金实力强的老板、老乡作为招商员。同时建议把全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成小册子,以便大家记忆和向客商宣传解释。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邱晓彦建议,要坚定不移地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对土地价格、奖励办法等最关键的招商引资政策,可以在开发区的醒目位置设一个宣传牌,让人一目了然。县委副调研员、县政协党组副书记谢贵爱建议,要进一步营造招商引资氛围,切实增加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压力,以防止有的部门唱反调、出难题、设障碍。县商务局局长周立平建议,要实行“五定”招商,即定责,继续坚持向科局下达招商任务;定项,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分解到相关领导和部门;定点,在沿海发达地区设立招商联络处;定费,县财政在招商专项经费上要重点倾斜;定奖惩,主要是奖励,包括政治激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邓湘仁认为,招商要花钱,花精力,更要承担风险。招商任务分到相关领导和部门以后,就是敢不敢跑、敢不敢搞、敢不敢讲的问题。建议县委、县政府在这些方面规定更明确,更规范,更有激励作用,让大家都敢跑、敢搞、敢讲。县发改局局长夏吉平建议,政府要切实加大对项目前期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要充分利用产业招商,切实搞好小分队招商,要特别注重调动招商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想头、有奔头、有好处。
四、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必须增强保障力,切实突出引导扶持。会议认为,发展工业经济,一靠市场,二靠政府,要在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切实加强引导扶持,主动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解决资金不足,原材料紧缺等实际问题。为此,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大曙建议,一定要把“工业强县”作为我县三大战略的核心内容,切实突出“四抓”,即抓领导,县几大家领导人人都要联企联项;抓重点,重点区域是工业园,重点项目是年初调度的12个项目;抓具体,实行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名特派员“三位一体”的联系企业制度;抓经常,要坚持一年四季抓工业、抓项目,主要领导和部门,都要围绕工业和项目去转、去跑、去服务。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兴华建议,要调整和改进抓工业、抓招商、抓园区的领导方式,实行精力、人力、财力和能力“四集中”,凡涉及工业发展的问题,无论是技改、管理还是环境,政府主要领导都要亲自上阵。同时,要尽快把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起来,切实加大奖励力度,凡是在制作项目、发布项目、收集项目、论证项目、洽谈项目和建设项目六个环节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给予奖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显明建议,对有发展前途的项目和企业,金融部门要主动与他们“联姻”,帮助支持他们渡过难关,做大做强。对目前木材加工企业原材料大量外流的问题,政府要从审批、纳税以及市场管理等方面研究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百艳建议,发展县域工业,要牢固树立发展优先和效益优先理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在企业技术改造、原材料保障和治污等方面,积极搞好贷款支持、项目支持和技术支持,同时对蔬菜加工、畜禽加工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应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来汉寿发展。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邱晓彦建议,对目前落户乡镇的优质企业,应积极引导它们到开发区建厂,切实扩大企业规模,不断提高全县工业企业的集中度。县委副调研员、县政协党组副书记谢贵爱建议,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在工作思路上必须由抓单个项目向抓小集群转变,力争在发展棉麻纺织、木材加工、医药化工和机械铸造等产业集群上有所突破。县政协主席施隆庭建议,发展工业要全党动手,全力以赴,全方位地抓,要用铁的手腕,对于搞不好的单位,要敢于“摘帽”,同时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现有招商引资政策和工作机制,切实明确领导分工、责任和任务。县商务局局长周立平认为,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企业,必须在挖潜提质上加力度,尽快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支持企业生产终端产品和发展自营出口。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邓湘仁建议,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思路,首先要从“三有”上来思考,即有没有人来,来的是些什么人;县里有没有钱建,建些什么;有多大的经济效益。其次要从主要矛盾上来思考,即有没有地用,有没有产业集群兴起,有没有精神支柱。
五、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必须提高和谐度,切实突出优化环境。会议认为,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对外是竞争力,对内是亲和力;差的环境对外是排斥力,对内是破坏力。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把治理、巩固、提升和创优发展环境当作加快汉寿工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为此,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显明指出,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县经济环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比如我所熟悉的春天木业就遇到了本县供货商不及时兑现木材订购合同,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抢树事件等环境问题,对当前企业发展环境我们确实比较担忧,建议县委、县政府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切实加以整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蹇斯勇建议,对来汉寿投资的老板,我们不要“叶公好龙”,应该友善一点,多一些支持,少一点抱怨,及时通报情况,让他们吃下“定心丸”,不要让他们寒心。县委副调研员、县政协党组副书记谢贵爱建议,对职能部门的服务必须强调时效责任,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譬如某项服务规定只有七天,就必须在七天内完成,否则就要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