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大事小事一“网”管尽
街道12个社区划分为200个网络,每个网格设一名管理员,直接服务社区居民
2010年,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办决定在全国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长沙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湘龙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从今年年初开始,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主要做法是把社区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将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截至目前,这一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预计到今年底,全街道社区将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网格化”管理杜绝“踢皮球”
“所谓网格化管理,简单理解就是把社区分成若干网格,每个人负责一个网格,直接服务社区居民。 ”据湘龙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开兴介绍,街道统一网格设置,把12个社区一级网格划分成200个二级网格,并以楼栋和街巷为单元延伸到三级网格。同时将规范组织架构,明确划分职责,理顺操作程序,落实岗位要求,确定专人分片包干,实现社区事务的一“网”管尽。
“网格负责人定期不定期地联系服务群众,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很好地解决了遇事互相推诿和‘踢皮球’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社区的工作效率。 ”据了解,自从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社区管理服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消防安全、城市管理、文明创建等工作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
“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基层逐步构建起了民情信息的‘沟通网’和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李开兴表示,下一步,该项工作将在街道内广泛推广,真正做到社区服务和百姓生活“零距离”。
“社区管家”每人一块“责任田”
“网格化管理关键要将责任落实到人,明确责任主体。”实施网格化管理就是要通过明晰网格的责任,让每项责任落实到人,实现管理无漏洞和无盲区。在已经推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湘龙街道各社区按开放性市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安置小区等进行分类,根据实际居住户数、区域面积大小、管理难度等情况划分数个网格区域,明确每个网格的管理责任人。打破工作分工限制后,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除了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外,还要负责自己网格内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最终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与信息收集和反馈的无缝衔接;在严格责任体系中,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同格同责,同奖同罚”的扁平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
在推行网格化管理改革的社区,网格负责人被形象地称为“社区管家”。“我的网格户数是330户,其中残疾人9人,企退职工6人,空巢老人5人,低保户3户……”在湘龙街道湘景社区,9位“社区管家”对本网格信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据介绍,这在实施网格化管理之前是难以做到的。一名“社区管家”告诉记者:“网格就是我们的‘责任田’。在各自分管的范围内,出现的各种问题都由我们来协助解决。居民们想反映问题,也可以直接找网格负责人,再也不用为了办一件小事‘跑断腿’了。 ”
“责任明确了,工作方式就由过去的被动应付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出击。”湘景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张为说,现在社区内出现各种突发情况,网格责任人都可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解决,大多数矛盾都能化解在萌芽状态。
“责任制”确保服务“精细化”
“精细化操作是责任落实的保证! ”采访中,不少社区的负责人如是表示。在湘龙街道,辖区内一二三级网格都实行了“责任制”,制定了一套堪称“苛刻”的细则。据介绍,该网格化管理考核分为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考核和社区网格责任人考核两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细化为3~5个考评项目,包括业务培训、信息采集、事务受理等多个方面,涉及居民的就业、社保(查询、办理)、城管、计生、综治、消防、文明创建等各方面内容。考核以工作效果按月计分,除了在居民中进行抽样调查外,还组织街道网格化管理指导员进行明察暗访,并将成绩与街道拨付工作经费挂钩。连续两次排名倒数第一的社区,扣除季度工作经费的20%;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社区网格责任人扣罚当月绩效工资。经过一段时期的试运行,“责任制”成效日益显著,网格责任人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显著提升。
“我们要求网格管理员提高责任心,做到‘四个到位’。”湘龙街道办事处主任高新良介绍,“四个到位”即努力做到民情收集到位,全面掌握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意见梳理到位,认真做好走访记录;案情分析到位,对各类问题进行集中剖析、共同研讨解决方法;意见反馈到位,形成相应的意见建议答复单,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照轻重缓急办事原则进行办理、处置和反馈。
据介绍,“社区管家”多通过上门走访、发放联系卡、电话联系等形式,采用拉家常、交心谈心等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方法,定期不定期地联系服务群众,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哪家经济状况不好、哪家和隔壁闹纠纷、哪家盖了“隔夜房”、哪位独居老人身体不好……“社区管家”即时对社情民意了解得一清二楚。“网格责任人的贴心工作和热情服务,让我们遇事不慌、有事不愁,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归属感! ”家住湘景社区汽配城的刘大妈告诉记者。
为了适应县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城管的需要,进一步优化社区工作环境、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延伸和拓展社区工作内容,全面推进社区管理的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努力实现社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形成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格局,湘龙街道在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湘龙街道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利民、惠民、便民为宗旨,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整合社区资源、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强化“反应快速、处置得当、管理高效、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社区工作机制。真正实现网络全覆盖、资源共分享、管理无盲区、服务零距离的社区工作目标,有效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构建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以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是创新社区工作机制的一种尝试。其基本思路是:将社区合理划分成不同层级的若干个网格单元,在区域网格化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组织体系、搭建信息平台、优化工作流程、理顺运行机制,把社区信息全部定位到网格、把社区事务逐项分解到网格,充分发挥网格管理人员在信息采集、民情反馈、事务协管、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作用,有效构建社区工作人员、资源信息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网格化模式,全面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
●实施原则
(一)、全面覆盖原则
社区网格化管理遵循全面覆盖的原则,确保管理区间、管理对象、管理时限和管理环节的全覆盖,努力实现地无缝隙、人无遗漏、时无盲点、事无失控的管理服务效果。
(二)、居民自治原则
社区网格化管理必须严格实行居民自治,充分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自我引导的作用。网格管理人员的配备原则上要实现居民化、本地化、社会化,即要在本网格单元常住人口和社区志愿者中选配网格管理人员,使网格管理真正融入社区事务、走进居民心中。
(三)、一岗多责原则
网格管理人员应按照一岗多责的原则履行社区事务综合管理员的职能,切实当好社区管理“六员”,即网格信息采集员、社区事务协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法律政策宣传员、文明新风倡导员。
(四)、信息管理原则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在于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运用。网格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信息采集职能,及时发现、收集和反馈管区内各类新增和异动信息。社区要尽快建立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形成以物业信息为基础、以人口信息为核心、以综合信息为重点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库,积极探索“静态管理到物、动态服务到人、跟踪处置到事”的信息管理模式,做到信息掌握的全面、及时和信息处理的高效、准确,真正确立信息管理在社区全部工作中的基础性、指导性地位。
●网格设置
湘龙街道社区网格设置要按照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的要求,严格遵循“科学设置、分级管理、以网定格、网格并重、全面布点、点面结合”的基本原则,全面构建三级(网络、网格、网点)四员(指导员、监管员、管理员、信息员)的网格管理体系,切实做到科学设置、高效运转、有序管理。
街道设指导员,具体负责对一级网格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机关干部全面实行“线+片”工作法,即每个机关干部除承担分管一线工作外,同时联系若干个网格责任片,督促指导片区工作。
一级网格统称为××(社区名称)网络管理区,它是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相对独立运作的网络系统。原则上以社区为单元进行设置,网络管理区强调线上的条条管理,主要承担整个网络的统筹、协调、联络和监管职能。网络管理区设网络监管员若干名。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流动人口与出租屋协管员、社区民警担任。
二级网格统称为第×(数字编码)网格责任片,它是社区网格化管理中起着中坚和骨干作用的责任主体。原则上以单位或小区为单元进行设置,开放性市场以5-10栋为一个网格单元。网格责任片强调面上的块块管理,主要负责网格内日常事务的巡查、监督和各类信息的收集、处理。网格责任片设网格管理员一名,主要在现有社区居民组长、巡防员、协管员、信息员和社团骨干、管区居民、志愿者中进行选拔。
三级网格统称为第××(数字编码)网点信息站,它是网格化管理中最基层最基础的管理单位。原则上以楼栋和街巷为单元进行设置,管理人口以不超过100户或300人为宜。网点信息站强调点上的精细管理,主要担负着所在网点的居民和物业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网点信息站设网点信息员一名,网点信息员主要在社区志愿者中招募,原则上由所在网点的常住居民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