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岳阳县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何落实“提速、升级、增效、惠民”的工作目标,应该走什么样的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是决定我县工业经济能否科学跨越的关键性问题,近期,我局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了一些思考,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强劲,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依托龙头企业做强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了县域经济科学跨越式发展。2009年我县被评为湖南省经济强县,并荣获湖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在岳阳市新型工业化工作综合考评中排名全市第一。
1、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增强。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大批优势骨干企业迅速做大做强,2009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28家,实现总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32.7%;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同比增长31.6%。工业占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34%上升到2009年的42%。新型工业化真正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今年来,我县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要求,对台湾农民创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建材工业园、麻塘电磁铁工业功能区、新开食品功能区和鹿角临港产业区“三园三区”进行了科学定位,实行错位发展。着力推进以科伦制药、颐通管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科伦软袋生产线已于4月27日投产、高速塑瓶生产线5月底正式投入生产;总投资4.68亿元的颐通管业项目3月31日投入试运行;华虹服装投资8000万元年产60万件高档纯棉免烫休闲服装生产线和利尔康二期项目正式投产。今年元至5月,全县已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39.9 %,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6亿元,同比增长31.5%;完成工业投资27.48亿,同比增长37.9%,完成技改投资17.35亿,同比增长27.3%。预计二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8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4.8亿元。
2、以项目、招商为重点,规模企业日趋壮大。坚定不移地抓项目建设,做到依托优势抓项目,在价值含量最大的地方建项目,抢抓政策机遇上项目,优化投资环境引项目,主动有效沟通争取项目,以优质的建设拓展项目。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今年我县争取国家重点项目59个,计划争资12.29亿元。招商引进项目35个,合同引资35.7亿元,到位资金8.2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正式投产项目9个,新开工项目17个。确定重点工程项目15个,安排城建投资6000万元,储备土地1000亩。3月8日,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30亩的岳阳市固虹钢结构件加工项目签约落户县生物医药工业园,预计今年10月份投产,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年创税在500万元以上;3月22日,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50亩的湖南天冠家俱项目签约落户县新墙农业工业化园,预计年纳税400万元以上。总投资35.7亿元,由泰国正大公司与我县合作建设的100万头生猪养殖加工一体化项目(良种养殖、饲料加工、食品加工城)和投资5.5亿元的湖南乐邦制药有限公司都已签约,这些项目的相继落户我县,成为调结构,促发展的储备库。 2007年到2009年我县规模工业企业增了38家,总产值由53个亿增加到130个亿,年增幅57%。
3、以五大产业为龙头,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我县以 “三园三区”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逐步形成了以丰利纸业、芭蕉扇业、湘渝焦糖、洞庭米业、中南化工、金海科技、永盛纺织为龙头的轻纺化工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金城、弘泰、华雄、天欣等为代表的建筑陶瓷产业集群;以湖南科伦、民康医药、昱华玻璃、向红机械、大力神电磁铁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机械制造业产业集群。 2009年我县工业企业完成税收1.48亿,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特别是我县的生物医药产业以科伦药业为龙头,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由原来的6家增加至现在的10家。湖南科伦的龙头作用推动了本地上下游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如湖南利尔康、湖南同安医药、富和科技、昱华玻璃、民康医药、鹏程纸业、鑫鹿包装、金诺包装等企业今年元至5月份完成工业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利税5100万元,同比增长15%。
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挑战
我县工业生产发展来势喜人,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等原因,工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生态压力渐增等系列问题。
1、从经济总量看,规模工业总量及个数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200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28家,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0亿元,仅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0.94%,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6.94%,规模企业增加值总量和个数在全市六县市中仅排第五位。
2、从技术含量看,规模工业生产工艺粗放,结构不优。我县规模工业生产60%以上还是依靠资金、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单位产品消耗资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和容积率低、投入产出率偏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人才配置分析,高层次人才占全部人才的比重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有较大差距;从技术要素投入分析,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保持2.3%的增幅发展,但占比远远低于同期发达地区;从机制管理创新分析,虽然成立了大输液、建陶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争得了一些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但品牌创新在全市还处于落后位次,“国”字号品牌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3、从资源环境看,节能减排工作已初见成效,但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2006底,我县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关停了全县所有中小造纸企业,同时积极支持丰利纸业投资3亿元,新上碱回收生产线、5.1万吨制浆、3万吨A级卫生纸、中段废水深度处理、3万吨木浆生产线5个项目。2009年万元GDP综合能耗明显下降,COD、SO2排放总量都在控制指标范围之内。但还是有少数企业由于缺乏环保设施或设施不完善,很难稳定达标排放;环境违法现象比较突出,个别企业铤而走险搞偷排或超标排放,这些也成为工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我县要在寻求更大的经济总量基础上、更严峻的资源环境制约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单一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三、找准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一是以“三园三区”为载体,实现园区特色化。科学定位“三园三区”,实现错位发展,充分发挥特色园区在生产要素流动上的“洼地效应”,关联产业落户上的“集聚效应”,产业转型升级上的“辐射效应”。台湾农民创业园要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推进100万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并积极招商引资,尽快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落户园区,使之成为全省示范性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生物医药工业园要突出以科伦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建材工业园要按照环保、提质、增效的要求,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升级;麻塘电磁铁功能区要着力技术改造,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致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电磁铁产品基地;新开食品功能区要积极改造传统工艺,实现产品升级,形成全市食品加工新亮点;鹿角临港产业区要加快规划建设力度,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带动商贸物流业发展。
二是围绕五大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化。产业集群体现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和竞争力水平。首先,要紧紧围绕我县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建材、机械制造、食品、轻纺化工支柱产业配置生产要素,注重围绕产业链条的上下承转与递接,积极引进一批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形成一个产业链条配套、关联企业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次,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荣鹿一级公路和鹿角码头建设为支点,严格保护、有序利用临湖岸线资源,完善港区航运物流设施,加强航运物流与临港工业互动发展,将鹿角临港产业区建成湘江流域重要的航运物流集散地。积极引进现代物流企业,支持同安药业、海纳物流、和田配送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创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运作模式,大力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发展中介服务业,重点发展公正、代理、信息技术服务机构,规范市场交易行为,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为加速产业集群化提供优良的环境。
三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机遇,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引进、培育“四低一高”(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出、高产出)产业,研究提出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以科伦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颐通管业为重点,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以向红机械、大力神为依托,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
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助推产品品牌化。品牌是附加在产品身上无形的价值,也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价值。企业要快速长足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是必由之路。要以市场为导向,着重在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方面,集中培育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完善品牌战略规划,按照企业不同等级的创建要求,力争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形成梯队名牌产品不断涌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