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杜志雄 陈文胜《粮食安全国家责任与地方目标的博弈》出版

杜志雄 陈文胜《粮食安全国家责任与地方目标的博弈》出版

作者:陈文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更新时间:2013-4-15 录入:王惠敏

粮食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是,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制使地方各级政府分别有自己的GDP增长目标。由于当前种粮食效益偏低,粮食主产区的国家责任与地方目标必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也必然会发生国家责任与地方目标之间的博弈。本书选择湖南一个种粮大县的典型村庄进行研究,解剖了种粮“大村”在承担国家责任和实现地方目标之间的种种博弈,用以折射上述宏观层面的巨大矛盾和问题。研究发现,村级是承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主要力量之一、村级要更好地承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需要转型发展,同时为使村级更好承担组织粮食生产责任,国家要更多考虑平衡粮食安全责任承担与农民增收的两难问题;同时指出,国家宏观政策要在创新农业生产补贴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生活安全、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农业规模化、强化农民培训力度提升种粮主体素质以及完善市场体系对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五个方面寻求突破的政策建议。

《粮食安全国家责任与地方目标的博弈》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匹夫之责:檀山村的国家责任

第一节 粮食安全的公共性及理论回顾

第二节 檀山村粮食安全国家责任的背景分析

一 危机频发下的国际社会粮食安全行动

二 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现状与行动

三 檀山村承担国家责任的地方背景

第三节 檀山村国家责任的组织和领导保障

第四节 檀山村国家责任与地方发展目标的困境

第五节 檀山村承担粮食安全国家责任的意愿与期盼

一 檀山村承担国家责任的意愿

二 檀山村承担国家责任的期盼

三 地方党委政府对檀山村国家责任困惑的关注

第二章 走进檀山村:檀山村村情分析

第一节 檀山村的自然环境、地理区位与历史沿革

一 自然环境

二 地理区位

三 历史沿革

第二节 檀山村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 农业资源

二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三 农业生产状况

四 土地承包流转情况

第三节 檀山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一 基层党组织情况

二 村委会基本情况

三 村公共事务管理情况

第四节 檀山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经济发展水平

二 非农产业发展情况

三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四 生产、生活设施情况

五 文化、医疗、科教情况

六 社会稳定及农村社会保障情况

第五节 檀山村的乡土文化

一 传统节庆

二 饮食文化

三 人物典传

第三章 檀山村的粮食生产与公共服务

第一节 粮食在檀山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一 檀山村的经济结构

二 檀山村的三大产业

第二节 檀山村的粮食经济

一 檀山村的土地利用

二 檀山村的粮食生产

三 檀山村的粮食生产投入

第三节 檀山村粮食生产的机械装备

一 机耕状况

二 机电灌溉状况

三 机收状况

第四节 檀山村粮食生产的组织形式

一 现代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

二 檀山村粮食生产组织形式

第五节 檀山村粮食生产的社会化服务

一 社会化服务在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 社会化服务在檀山村粮食生产中的作用

第四章 檀山村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供需能力

第一节檀山村的基础设施需求

一 檀山村的水利设施需求

二 檀山村的交通设施需求

三 檀山村的互联网需求

第二节 檀山村的基础设施供给

一 檀山村基础设施供给与投入的制度创新

二 农田水利设施供给

三 农村公路“村村通”投入

四 农村沼气建设

第三节 檀山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粮食生产

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收益配置

二 檀山村的基础设施与粮食生产

第四节 檀山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分析

第五章 檀山村基础设施与粮食安全的关联

第一节 檀山村基础设施投入与粮食生产的关联

一 檀山村粮食生产水平及其比较分析

二 檀山村粮食生产对农户收入的比较分析

三 檀山村基础设施投入与粮食生产的关联

四 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檀山村基础设施建设变化与粮食自给能力的关联

一 檀山村基础设施的抗灾害能力分析

二 檀山村灾害年份粮食生产的自给能力分析

三 檀山村基础设施建设变化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变动

四 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檀山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粮食生产成本的关联

一 檀山村粮食生产总成本变动比较分析

二 檀山村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关联成本分析

三 讨论与结论

第四节 檀山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村集体经济的关联

一 檀山村集体收入比较分析

二 檀山村基础设施与集体收入关联分析

三 檀山村水利设施与农业收入的关联分析

四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惠农政策与檀山村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关联性

第一节 檀山村惠农政策的种类

一 农业补贴

二 产粮大县奖励

三 家电下乡补贴

四 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

五 农民培训和农村人才培育

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七 土地流转政策

八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第二节 檀山村惠农政策的实现方式

一 从生产环节强农惠农

二 从流通环节强农惠农

三 从消费环节强农惠农

四 从劳动力再生产环节强农惠农

第三节 檀山村惠农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效益分析

一 惠农政策的直接效益分析

二 惠农政策的间接效益分析

三 横向比较效益分析

四 纵向比较效益分析

第四节 檀山村粮食生产对惠农政策的创新需求

一 对生产环节的创新需求

二 对流通环节的创新需求

三 对消费环节的创新需求

四 对劳动力再生产环节的创新需求

第七章 檀山村国家责任与地方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第一节 种粮与打工的经济效益冲突与平衡

第二节 农民增收与粮食价格的关联与脱节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博弈

第四节 粮食补贴的农民满意度与种粮积极性分离

第五节 耕地资源短缺与农民弃耕抛荒并存的悖论

第八章 檀山村承担国家责任与实现地方目标的对策

第一节 明确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粮食安全责任

第二节 统筹布局国家粮食安全与地方粮食生产战略

第三节 形成国家责任、地方政府和农民利益关联的长效机制

第四节 构建惠农政策与市场规则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战略’

第五节 建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配套政策体系

附录问卷分析

中国社科院村庄课题问卷频率分析

后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湘ICP备18016932号-1